解读上海公立医院改革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解读上海公立医院改革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2012年12月27日 09:48   来源:解放日报   孙刚

  公立医院“姓公”,表里如一

  三年内,市民看病的变化还将有许多。比如,一些医院到了年底,常以医保年度预算限制为由,推诿、拖延医保病人开药、住院,平时也更乐意收外地或自费病人。如今《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探索建立“确保优质资源优先服务各类参保人员的管理机制”,业内人士解读,这意味着医保管理部门将对推诿医保病人的医院予以更加严厉处罚,保障参保人员合理就医的权利。

  又如,如今产科一床难求,儿科爆棚,急救120也经常姗姗来迟,归根结底因为相关人才缺乏。《三年行动计划》为此特别提出,上海将实行倾斜政策,放宽相关人才职称晋升要求,在户籍、编制上优先落户进编,从根本上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又如,大医院专家号“稀缺”,不少患者不得不排长队或等待十天半月。《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加大市级医院对基层的支持”,要求大医院专家号优先向家庭医生开放。今后,患者在社区首诊,将能通过绿色通道直接挂到专家号。

  缓解看病贵,遏制药价虚高势在必行。据介绍,目前上海市级药品招标“只招不采”,往往一种药品有好几个厂商产品入围,无法与采购数量挂钩,导致一些药品报价虚高,为进入医院药房“预留空间”。《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探索以市为单位,建立招采合一、量价挂钩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制。此举有望进一步降低药价,如去年上海基本药物“招采合一”后,平均中标价格下降了39%。

  专家也表示,医改是长期系统工程,号称“最难”的公立医院改革,也不可能在三年内“毕其功于一役”。不过,经过三年努力,夯实资源配置、人才队伍、信息化管理等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上海公立医院“姓公”将表里如一,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有望真正得以缓解。

(责任编辑:魏笑)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