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诞生了第11个国家级开发区——吴中经济开发区

2013年01月04日 09:10   来源:新华日报   

  12月中旬,从北京传来喜讯——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意味着苏州诞生了第11个国家级开发区。

  在苏州庞大的开发区“国家队”里,吴中开发区虽然经济总量不惹眼,但地位特殊。作为苏州唯一毗连烟波太湖的经济开发区,其1993年甫一成立,就面临着保护太湖和发展经济的双重硬任务。如何探索一条“两全其美”的发展新路?怎样在开发区众多、强手如林的苏州实现后来者居上?

  吴中区委书记俞杏楠说:“保护太湖保护生态是财富不是包袱。我们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把依山傍水的独特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供适合高端工业科技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的土壤和养分,这样才能在苏州众多开发区的激烈竞争中确立独一无二的优势。”

  在过去19年的开发建设中,吴中坚持生态立区,自觉践行保护发展,最终靠着一片青山绿水引来了一大批龙头型、高成长型企业。

  汇川技术是国内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领导企业,2009年从南方“举家北迁”落户吴中。公司总监邵海波说,“当时,我们按照上市公司总部的标准去考察甄选,既要有成熟的产业环境,又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吴中开发区堪称完美。”

  目前,汇川技术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总部均搬至吴中开发区,其生产的电梯变频器占据了国产品牌企业60%的市场份额。公司2010年上市,第二年即被《福布斯》评为2011年度中国最具潜力上市公司第一名,今年销售额预计可超14亿元。

  “紧邻太湖,这就决定了产业结构必须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即使是新兴产业,也需要满足这个条件。比如生物医药,现在我们只引进研发和检测企业,生产项目不予考虑。”吴中开发区招商局办公室主任蒋超介绍。

  在这样的思路主导下,东太湖科技金融城、国家级吴中出口加工区等一批优质载体拔地而起。在开发区领导的心目中,这些高精尖载体就是开发区锻造核心竞争优势的“主阵地”,也是整个吴中区集聚优势资源、调整产业布局、实现增量发展的转型“主平台”。

  目前,东太湖科技金融城正在大力推进“太湖金港”项目,吸引一批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创投公司、产业优化基金和文创设计企业,完善区域的产业生态。

  科技金融城管理局副局长陈静说,一年前,这里还叫吴中科技园,从科技园到科技金融城,改变的不仅是名字和面积,更彰显了吴中开发区对转型升级的执着追求。她笑称,在旺山的茶楼里开会、谈判,都比在钢筋水泥的办公室里效果好。“旺山12月份刚刚获评江苏最美乡村,这里是适合研发创新的灵感之地。”

  优质环境叠加高效服务,使吴中开发区集聚了6000多家中外企业、6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3个研发中心,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去年高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高达55%,经济总量占到整个吴中区的“半壁江山”。

  吴中区最大的发展文章在生态,开发区最美的发展文章也是生态。生态发展,不仅引来众多企业,也为城市发展留下了后发空间。

  走进吴中开发区滨湖新城规划展示馆,记者看到了激动人心的未来模样:人们徜徉在湖滨广场,沿着绿化带闲庭信步;太湖与内城公园相连,形成“城在湖上,湖在城里”的城市景观;地铁等交通体系四通八达,周围形成以现代产业为中心的商业圈,打造出繁华的现代生态水居新城。

  新城规划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华颇为自豪地说:“我们的保护文章做得好,这里至今仍是一片空白地。就好像一张白纸,现在我们可以用最先进的规划,描绘出最美丽的画卷。”

  保护与发展,曾是摆在吴中开发区面前的一道“难题”。吴中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说,为了解好这道题,19年来,吴中开发区牺牲了不少“数字”政绩,最终赢得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我们给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定位,通过产城融合、综合开发,打造城市发展新板块,建设现代产业新高地,构筑生态宜居新家园。”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