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一年到头才发现,薪水奖金全数花光,囊中所剩无几——这成为不少年轻一代年终岁尾的真实写照。网上论坛中,关于职场新人的过年开销更是五花八门,例如老人孝敬费、小孩红包钱、亲朋好友的礼物、同学会、结婚、添丁的礼金等等。
多位网友表示,上年春节回家的成本“几乎花光了一年的存款”,从而不幸地成为了“年光族”,如今变成“恐归族”。
潇湘晨报联合大湘网调查显示,过春节开销最高一项是“给父母的孝敬钱”(47.08%),红包人情钱的开销排在第二位(22.01%);53.76%的人表示这种开销比上年春节增加了。
两成受访者春节开销超万元
家住长沙麓谷林语小区的李嫦娥这下犯难了:回到老家到底该给父母多少钱?给侄子侄女的红包到底包几百块?给姑妈姨妈多少孝敬费?
取了2万元钞票,她犹豫了几秒钟后,又取了8000元。
这一天是去年腊月二十七。6天后,再次跟记者见面时,李嫦娥说口袋里只剩下2400元了。
这是一份明细:给两边的父母各1万元,给兄弟姊妹4家各500元,给3个侄子侄女各200元,给姑妈姨妈7家各200元,同学聚会600元,两家亲友的红白喜事礼金共1000元。
“这笔钱,相当于我半年的净收入,”她笑着说,每年回老家过年,“不带两万块钱都不好意思出门。”
在受访的359个样本中,春节开销超过万元的比例占19.78%,如李嫦娥一样开销超过2万元的占4.18%。
“要是每年春节都要花这么多钱,我十年都不敢回一趟老家,”家住湘潭易俗河的赵遗志说,她老家在平江,“去年回家花了5000元。”开销明细是:父母哥哥姐姐三家各1000元,两个堂兄各500元,剩下的1000元是给姑妈姨妈以及同学聚会等开销。
调查显示,春节开销在万元以下的是“绝对主力”,占80.22%:开销在2000元以内的占18.38%,2001元至5000元段的占36.21%,5001元至1万元的占25.63%。
半数人开销主要用于孝敬父母
开销这么大,钱从哪里来?
53.20%受访者说,主要依靠每月工资的积累。28.41%的人主要依靠年终奖金。
“月工资2800元,租房等开销花掉一半,存下来的钱,过年基本花完。”2012年7月份开始上班的李尚书说。
一些人发微博说,过去说“月光族”,我们现在成了不折不扣的“年光族”甚至“恐归族”。
“年光族”们的开销,哪一块占最多?调查显示,47.08%的人表示给父母的钱占大头,22.01%的人认为压岁钱和红包份额较大。
“灰常(非常,编者注)恐归哦!我每年回家小孩们都追着我要买糖买玩具买烟花,去亲戚家拜年,一起没个七八千块搞不定。”网友@水清颜在微博中给本报记者留言:什么时候可以拜年不要带红包去呢?
如果今后春节开销可以削减开支,你愿意削减哪一块?35.93%的受访者表示削减聚餐ktv等活动经费,25.91%的人愿意削减压岁钱和红包。仅有1.67%愿意压缩给父母的孝敬钱。
过半受访者的春节开销超往年
“红包和压岁钱带来的压力,不亚于上班赚钱的压力。”李嫦娥感叹。这一次,她以红包和压岁钱形式出手的礼金,共计3000元。
但是,对于她来说,这个数额近三年并没有增加,“没有人丁的增加,数额就不会变动。”
不过,53.76%受访者表示,今年春节开销跟往年对比,明显增加了;而28.97%的人表示跟往年持平;开支减少的,仅占8.08%。
“压岁钱红包越来越鼓,风气如此,个人无力扭转。”赵遗志说。
是什么原因引起春节红包压岁钱大幅上涨?15.72%的人认为是“地方风俗搞出来的结果”,认为“收入增加开销也水涨船高”的占24.89%,持“物价因素决定论”的占34.28%。
“舆论引导、花钱习惯和社会潮流,正是推动压岁钱红包鼓起来的原因。”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说,钱花得多不多,跟经济实力无关,但跟环境有关。
他说,其实民俗中的“压岁钱”,是老人祝福孩子又长一岁,平平安安,并不在乎给的钱的实际价值。
今年83岁的罗继高说,小时候长辈给的压岁钱,有时就是早已不流通的古代铜钱,放在红包里镇邪祈福,即使是送钱币,也是祝福的象征。但现在,给压岁钱讲究的是给的数额,祝福变成了出手是否阔绰。
两成多人明年春节当“恐归族”
过去的春节开销,也和现在一样多吗?
“2000年我回老家过年,才花600块钱。”赵遗志说。
“入不敷出。”微博网友@灏说。而微博网友@小欢则说:“恐归啊恐归。”
那么,根据今年的春节开销,明年你还回家过年吗?
55.15%的人表示该做什么还做什么;25.91%的人表示,来年做一回“恐归族”,主要是钱花起来太可怕了;10.86%的人说来年愿意再做一回“年光族”。
“很多人不回家过年,部分人对回家拿红包压岁钱产生恐惧感了。”李嫦娥说,“如果回到十年前,红包和压岁钱跟现在一样多,那我也不愿意回家过年,承受不起啊。”
她的一个同学如今还在深圳,每隔三四年才回来过一次春节,“总是说湖南太冷,不回家,其实大家都明白,每年过年红包压岁钱人情钱太多了。”
“春节开销应理性,不应该攀比。”陈先枢说。74.93%的人态度跟陈先枢一致,他们认为应该“看自身实力,不与人攀比”。
但当看到12.26%的受访者表示“花销多少都值得”时,爱面子更爱攀比的某些人,还能淡定地谈论“理性出手”吗?(潇湘晨报记者 方兴)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