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高等教育事业围绕“人才培养”实现了蓬勃发展,在对口支援高校的有力帮助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高原桃李遍天下,硕果累累满边疆”,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持续发展书写新篇章
据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康凯介绍,我区2000年本专科在校生仅有0.54余万人,2012年达到3.3万人;2000年在校研究生仅仅有24人,2012年达到1079人;200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仅为5%左右,2012年已达27.4%。“十五”期间,我区高校科研经费约为0.26亿元,“十一五”期间达1.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我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迈入了以发展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特征的大众化时代。
在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我区又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2006年,确定了首批重点建设的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个、重点实验室19个;2008年,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2009年,我区高校有7个特色专业、2个教学团队等10多个项目进入教育部“质量工程”7类改革项目;2011年和2012年,又相继建立几十个第二批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重点实验室(实验实训基地)和实验教学中心……
从2010年起,中央财政每年拨付给我区1.2亿元地方高校生均奖补资金,全面支持我区6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扶持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医药、艺术等学科、专业,注重加快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优秀人才,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继承和发扬,使一大批少数民族高层次优秀人才迅速成长起来。
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培养适应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需要的各类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这是我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始终坚持的主题。
——围绕人才培养,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培育学术优势,注重学校特色,同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围绕人才培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据悉,2001年我区高等教育投入约为1亿多元,2011年比2001年增加10倍多,学校校舍、教学设备等均有明显改善。同时,大力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有计划地派出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干部去内地高校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一方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围绕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各高校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和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保持反对分裂、维护稳定、巩固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更多立场稳、素质高、会思考、能实战的高层次人才。
未来发展将会更加美好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我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实行对口支援、扶持建设重点院校等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措施,为我区高等教育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近年来,在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区高等教育事业又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全新发展期,为推进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据区教育厅副厅长康凯介绍,未来几年,我区将逐步扩大对内地的招生规模和内地高校在我区的招生规模,稳定本科教育发展规模,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全力推进西藏博士研究生教育及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等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基础能力提升,不断提高西藏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办学层次,力争在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同时,把学校稳定工作作为西藏高等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加快民族文化特色、区域特色、传统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使各高校形成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提升内涵,办出特色。此外,以“培养学生会思考能实战”的理念,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高等教育体系。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