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泉河上游河床上,被水流“凿空”了的石臼,俯视之下,可见河水。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状如眼镜的石臼。
长年累月的水力磨蚀造就了万泉河上游———乘坡河的石臼景观。
每一场大雨,都会让海南中部山区的河流兴奋起来,她们向海岛四面八方流淌,为流域内的人们送去丰富的生产、生活用水。
从五指山山脉奔流而下,向东北途经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上安乡和长征镇,万泉河已经走了将近50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也许是她疲倦了,要在和平镇与河床上的石头们嬉戏一番,轻松一下,于是,那段长约1000米、宽约300米的河道———乘坡河,便多了一道千姿百态、令人叹为观止的石臼景观。乘坡河位于牛路岭水库的上游,是琼中和平镇当地居民对万泉河上游河段的叫法。
除了乘坡河,琼中境内的黎母山上和中平镇七步水,也有石臼的身影。五指山市和东方、昌江亦有少量石臼。
与海南省资深水文地质专家、高级工程师李福的每次出行,海南日报记者总会看到意想之外的地质景观。
只要雨水不大,淹没不了乘坡河河床上的石头,能够同时看到河流景观和石臼景观,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河道上的石臼,你用“叹为观止”或“鬼斧神工”等词语来形容,一点都不显得夸张。这些石臼是在怎样的自然力量下形成的?地质专家如何解释?
千姿百态
从乘坡河西岸的和平镇政府向东下行大约200米,可见一大片白花花的花岗岩河床,河水在这里一改东流之势,向北拐了一个将近90度的大弯,落差也变大好几米,湍急的水流发出“隆隆”巨响,站在河边对话,必须大声“吼叫”,否则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沿着河流西侧行走观光,形态各异的石臼比比皆是———槽状的长达10余米,成为河床上的一道道小“水沟”,有些野草夹生在石缝中;圆形的直径在20厘米至2米之间,好像是一个个摆在河床上的圆盘和簸箕,更有小鱼小虾在石臼的水草间游弋,徒增不少妙趣;筒状的有的深可蓄水,像是大水缸一般,有的底部已经穿透,向下俯视,可以看到浪花飘飞而过……还有不少形状不是很规则的石臼,有的像一只大脚丫,有的像一把犁头,还有的像一朵大莲花。
乘坡河东岸地形复杂,陡峭的岩石虽然不是很高,但俨然是一道道“缩小版”的悬崖绝壁,稍不留神就会失足崖下,有性命之忧,因为底下有湍急的水流和坚硬的岩石。
行走东岸,所到之处见到的石臼,形状比西岸更加多样:它们有的像葫芦,有的像巨大的芒果,有的像舂米的棒槌,有的像放大了的蝌蚪,有的像一座“心”型的钢琴台;还有的状如“逗号”、“分号”和“感叹号”!
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所有的语言上的描述总显得那样苍白和无力,而当你亲临其境,置身其间,你自然而然会为石臼的形态之美和水流力量慨叹不已。
据当地老人回忆,1982年以前,河里的河鳖、河鳝、鲶鱼、鲤鱼和石鲮鱼都很多,在河边就能抓到鱼,人们淌水过河时,一些鱼儿还会游过来啄人;1982年,牛路岭水库蓄水发电,乘坡河水位上涨,花岗岩河床被淹,一些村落也被迫迁往高处;因此,只有在旱季,河面水位下降的时候,石臼才会露出峥嵘的面貌,一般情况下人们是看不到的。
成因之争
万泉河上游———“乘坡河”的石臼是怎么形成的呢?
那么,万泉河上游乘坡河段的石臼是属于“冰臼”还是“壶穴”?
1999年至2001年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韩同林教授,先后在广东的揭西、丰顺、潮州、佛冈和海南的琼中、通什(今五指山)等处发现了大量石臼,并认定它们为“冰臼群”,于是断定———“广东存在过冰川”。
但他的观点受到中山大学黄玉昆、刘尚仁两位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曾昭璇教授等人的质疑,理由是:寒冷和湿润是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要形成冰川,必须是高纬度、高海拔;在冰期气候下,低纬度地区只有海拔超过雪线的山地,才可能出现冰川。他们认为,广东地处低纬,且毗邻南海,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有22℃,年降雨量也在1500毫米以上。海拔最高的山地才1902米,而且相关数据表明第四纪以来华南山地一直在上升,过去海拔就更低,远远低于华南末次冰期3500米—4000米的雪线高度,如何能形成冰川?
对于万泉河石臼的成因,李福倾向于“水力磨蚀说”。他认为石臼是在强大的水动力条件下,水流对岩石的构造裂隙或岩石的较软部位,经过地质时期的磨蚀作用形成的,琼中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地,是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地形险峻坡度陡峭,在河床形成了水位落差较大的坎坡;加上这里是海南降雨量最丰富的地区,有充沛的水源保证,形成了强大的水动力磨蚀作用,而岩石的构造裂隙或岩石的较软部位被磨蚀的速度更快,得以在更新世以来的几十万年中形成这些水磨石臼。
存在价值
无独有偶。在琼中和平镇以北的中平镇,以及黎母山的半山腰,也能看到类似的石臼景观,尽管两者的石臼在面积和数量上都不如乘坡河,但这三个地方都处于万泉河的上游区域,李福主张将它们统称为“万泉河石臼”。
李福呼吁,琼中境内的万泉河石臼是在特定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条件下形成的,分布之广,类型之全,数量之多,体形之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很有科考、科普、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人们要保护好这些珍稀且不可再生的石臼资源,最好在琼中境内建立一个“水磨石臼国家地质公园”,将和平镇、中平镇和黎母山上的石臼群连成一片保护起来,建成一个集教育实习、科研考古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基地。特别是和平镇有不同形状的石臼,有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可单独作为旅游开发区。(记者 陈耿)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