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式的"拼命三郎"乡野拓荒11年 山沟飞出金品牌

2013年03月26日 08:36   来源:南方日报   骆骁骅 赖竞超

  刘海,已届知天命之年的茂名汉子,2001年他放弃城镇生活、离开父母妻儿,埋头“扎根”乡野,在一片荒芜之地建起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如今,这座基地已成为“广东省中小学示范教育基地”,来到基地培训的学生已逾40万人次。

  他曾经被称作“雷锋式的拼命三郎”,一度每天工作达14小时。如今,他却因肝癌晚期躺在了病床上。

  和流传至今的雷锋故事一样,刘海的故事并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成分,但却足以化为涓涓暖流,淌在每一个孩子、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心间。

  雷锋式的“拼命三郎”

  “我好遗憾,如果不生病,我就能继续和我的‘战友’把守好基地了。我如果有幸康复出院,一定要劳逸结合。”3月22日,电白县人民医院一间简陋的病房被挤得水泄不通。听说刘海患了肝癌,满头银发的老婆婆、稚气未脱的红领巾、年轻的父母,都来了,来看望这位电白县教育事业的拓荒牛……

  今年正月初六,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校长刘海感觉身体不适,便让弟弟陪同到医院检查,不想这次普通的检查竟成了死神的宣判——肝癌晚期。

  作为刘海最早的学生,毕业后与刘海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关系的陈君宁向记者回忆了10多年前那个不知疲倦的“拓荒牛”。

  2000年,电白高考舞弊一案震动全国。电白教育系统痛下决心,决定重塑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2001年,“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遂应运而生。刘海因其优秀的文艺素养以及早先在学校德育教育上的成绩,于2001年6月被委任为基地校长。

  基地选址在电白县旦场镇一个叫松山的地方,那是一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得到、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刘海接手的“基地”是一片荒地:荆棘丛生,沙石乱堆,荒废的教学楼只有一层框架,就是购买一张纸也要骑车到5公里外。

  陈君宁说,“我来到基地一看就傻眼了。极目远眺,只见几间低矮的平房掩映在一片漫无边际的荆棘之中。当时的‘海哥’已成功将电城中学从‘二流’带入‘一流’,向上调动的机会可说是唾手可得。”

  令基地教官严义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刘海带领教官们铺建校道的经历。那时正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没有一丝风。刘海赤膊上阵,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挖地基、调水泥、拉水平线。几个回合下来,他早已汗流如注,变成了一个“水人”,双手也磨破了皮,渗出了血。就连那一块块100多斤重的大石头,他也咬着牙搬了十几天。“毕竟我们曾当过兵,承受过较大的劳动强度,可刘海校长一直从事教育事业,哪里吃过这样的苦!我们经常劝他休息一下,但他总是摇着头。

  2011年,电白决定在基地建设电白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并预定当年6月12日开馆。

  这是粤西老革命战士托付给刘海的任务。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紧,虽然从半年前开始布展,但刘海与两名教官每天都要从早上7时工作至晚上10时。一天,电白教育局李志松副书记前来帮工,满身都是油漆的刘海竟然让他认不出来了:“他哪像个校长啊,就像个农民工。他真是一个雷锋式的‘拼命三郎’。”

  陈君宁说,“他这个‘拼命三郎’是为了我们这些学生才累倒的啊!”

  一年后才知“9·11”事件

  修理宿舍、扩建厨房、购置生活用品……有人估算,建基地即使精打细算也需投入80万元。但是,刘海他们却只有10万元经费。

  这是刘海和基地创造的一项奇迹。这项奇迹的产生源于刘海的精打细算。

  2001年,电白决定创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却因经费拮据,只能拿出10万元。为了节省经费,铺路、种树、挖水沟、刷墙壁,刘海带领大家自己动手,又当泥水匠,又当搬运工。

  当时基地是新创办的单位,报纸来不及订,电视更是没有信号。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回家。

  “那个时候,我们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就连轰动全球的‘9·11’事件,刘海都是1年后才知道的。”严义来回忆说。

  “我们这里实在是太偏僻了,你知道我们是什么时候才看上电视吗?2008年!当时北京奥运会就要开幕了,我想,在我们国家举办的奥运会,如果来基地培训的学生看不到开闭幕式该多遗憾呀!”

  那段日子,由于工作繁重而且地方偏远,刘海几乎没有周末,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屈指可数。然而,就在基地落成开学的第一个学期,他父亲和妻子相继生病住院了。他把父亲送进县医院,交给母亲和弟弟照顾,匆匆赶回基地交代一下工作,又把病重的妻子送去湛江接受手术治疗。当目送护士把妻子推入手术室时,刘海内疚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内疚归内疚,刘海清醒地意识到,基地工作刚起步,作为基地的“领头牛”,他不能离岗,稍一松劲,学校就很难办下去。面对家中两个重症病人,他实在无法尽心去照顾,他对病中的妻子说:“基地在山区,蛇多,雷电多,学生的安全等等,没一件不让人担心。既然上级安排我‘从军’,你就安心当好‘军嫂’吧。若来生有缘,再让我好好地伺候你。”

  山沟里打造出全省品牌

  “当时以为他不过干两三年就会走人了,没想到一直坚持到今天。”陈君宁说。

  为了当初的一个承诺,刘海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就像松树一样扎根于松山这片土地,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个人换岗的要求,誓把基地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一个特色就是红色革命教育。去年6月12日,粤西地区最大规模的县级革命历史纪念馆——电白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开馆。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30平方米的纪念馆建成一年来,参观人数达到5万人,近4万学生在这里接受教育,近5000名党员干部在这里重温党旗下的入党誓词。“电白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创造了党史教育的最好模式。”省老促会、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领导给予纪念馆高度评价。

  1925年6月,在电白严家祠成立了南路地区中共第一个支部——电白县支部;抗战时期,电白县成立民众抗日统率委员会和民众抗日游击指挥部,打响了南路抗日第一枪,并成立“抗日锄奸队”、“抗日服务队”等抗日群众组织;纵横两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五支队第十三团在电白组建壮大……在刘海的带领下,一次重温光辉的革命历史,使全基地充满爱的教育。

  “我来的第一天,天正下着蒙蒙细雨,当时刘海正披着雨衣,卷着裤腿,与三四个老师在地上种草。那时正是2001年的11月份,雨水打在他的脸和手上,让人看了有些不忍。”基地校医陈观娣告诉记者,2002年的一天晚上,有一位患了肾结石的女生在进行了一天的辛苦训练后,突然左腹绞痛不已,被立即送往县人民医院救治。在看病的过程中,刘海几乎每隔20分钟就打一次电话询问学生病情,直到得知学生转危为安,他才放下心来。当陈观娣护送学生回到基地时,已是次日凌晨3时多,但刘海宿舍的窗口竟还亮着灯,他就一直在等着学生回来!那昏黄的灯光,在黑夜中如同一颗星星,让陈观娣感觉那么地明亮,那么地温暖。

  “刘海曾问过我,来这么偏僻的地方工作后不后悔。我回答他说,这里就像我的家,太多东西让我感动。校长您不走我也不走,除非您不要我干。”陈观娣说道。正是刘海这位雷锋式的拼命三郎,他用真诚、执着、努力和拼搏凝聚成了一种无穷的爱,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创造了电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一个又一个奇迹!从2001年以来,基地培训学生达40万人次,却从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全省中小学德育基地建设现场会在此召开;湖北、甘肃、深圳、广州等省内外同行也曾多次来此观摩取经。如今,基地已成为茂名市德育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基地的一面旗帜,成千上万学生和家长的道德港湾。

 

  作者:骆骁骅 赖竞超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