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米墓地的价格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元,小产权墓、期墓等令人匪夷所思的“商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都让“墓地经济”再度引发热议。
记者连日来电话联系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墓地销售员和中介经纪人发现,相比去年,今年墓地平均价格继续走高,而且价格较贵的墓地反而更为抢手。
“都讲究个‘入土为安’,谁不希望走得风光些,要是太寒酸了担心周围人笑话。”北京一位墓地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在北京,根据位置、面积、材料、设计以及周边环境,墓地价格从几千元再到几万元不等,十多万、上百万的豪华墓地,一般都是占地大、石材好、艺术墓型、区位好。“眼下,几千元的生态环保墓地买的人少,反倒是档次高、价格贵最好卖。”
上海市殡葬协会会长王宏阶说,在上海,墓园提供各种价位的墓穴供市民选择,一般5万~10万元的墓穴销售最好,10多万元的也有需求,一些个性化的墓穴更是通过加上雕塑、石碑等抬高售价。
“高价墓地”供不应求的同时,“廉价墓地”却陷入了几乎无人问津的境地:杭州市从2012年开始“双两千”工程,两千个单价2000元的墓穴,目前已经建成700个,但一年只卖出27个;在广州,虽然金钟墓园开设一系列价格低廉的骨灰廊、壁葬、花坛葬、树葬等殡葬方式,货源非常充裕,但生意冷淡,几年来仅仅卖出300多个牌位,占销售比重很小;在银川市,一些陵园推出“99元生态墓”,两年来同样遭遇到无人问津的尴尬;宁波市北仑区自2010年就开始推出免费生态墓,同样很少有人申请。
“主要还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有民政部门负责人解释说,对于中国人来说,殡葬是一种感情寄托,一方面是怕“薄葬”遭亲朋好友耻笑甚至不依,另一方面也确实是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愧疚,想用“厚葬”以弥补,因此很多人都倾向于墓穴式安葬,“像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等,价位较低,就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有的已经安放在骨灰堂了,还拿出来花钱放入墓穴安葬。”
与此同时,土地资源紧张导致的“一墓难求”也助推了市场需求和价格预期。民政部3月底在京发布的“殡葬绿皮书”《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还在随老龄化程度提高呈逐年增长趋势。
而按2010年死亡人口数量推算,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现有的墓穴用地只够使用6年,大部分省市的墓穴用地将在10年内用完。
事实上,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很多公墓都出现墓地紧缺的情况,在缺乏销售价格硬性规定的情况下,近年来墓地价格跟着房价走,已成了升值最快的商品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的殡葬观念普遍存在“重葬式,轻仪式”的现象,很多人以墓地的大小和规格显示出生者对逝者的尊重。在此前提下,“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这就给商家创造了太多巧立名目、坐地起价的机会。而在供需失衡的状况下,不少商家趁机炒作,有些墓园管理人员违规高价销售,有些中介囤积墓地,也是导致墓地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高额利润驱动且缺乏监管,一些地方的开发商打着公益墓地的幌子做着经营性墓地的生意,明里暗里违规向城镇居民销售,把私自建设的豪华墓、家族墓变成为其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按照规定,公益性公墓是由村委会或镇政府建立、为农村村民提供骨灰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农村墓地由村里免费分配给村民,村民不可以自由买卖。
而在靠近北京、天津的河北农村,一些经营者甚至开通了看墓免费接送车,并通过网络、市区代办中介等方式违规销售。据当地的墓地销售人员介绍,由于交通方便、价格便宜,很多北京、天津市民都到这里买“小产权墓”。
此前,有媒体爆出,广东陆丰的“坟爷”林耀昌,从当地政府手中承包了公益性公墓,将服务于本镇居民的公墓用地卖给外地人,共销售墓位8000多座,每座收入在2万至10多万元不等,非法所得高达3亿元人民币。
“地少人多导致墓地紧张是事实,大城市更是如此。但如果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丧葬习俗,仅希望通过限购等压抑居民需求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效果恐怕要打很大的问号。”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殡葬专业委员会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殡葬难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合理规划和观念引导,调控不得法,短期内很可能反而被少数经营者利用,成为他们哄抬墓价的理由。
“除了呼吁公众改变观念,政府在推行节地殡葬、文明新风方面仍有许多工作可做。”浙江杭州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傅立群在接受采访时说,除了经济补贴,希望政府部门更多照顾老百姓的情感需求,让环保低价也能使人感到“体面”,从而为高价墓“退烧”。
有专家指出,集节地、环保、造绿功能于一身的绿色殡葬方式虽然推行艰难,但最终会成为未来殡葬事业发展的主流和大方向。有必要将现在推行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推广到“墓地经济”上来,倡导绿色的殡葬消费观念,从根子上断绝高价墓,使得“墓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