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水质追踪:公报100%合格率 为何被投诉有异味?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深圳水质追踪:公报100%合格率 为何被投诉有异味?

2013年04月15日 10:20   来源:南方日报   蒋桓伯 吕冰冰

  用地和资金是“拦路虎”

  既然如此,为何不在所有水厂都上深度处理工艺?

  在张金松看来,“必须上深度处理”与“上深度处理更好”,是两个维度的事情。“一个地方的水源,如果污染严重,检测超标,并且属于常规处理无法解决的,那就一定要上深度处理,这是必须的。”

  “但就深圳的情况来看,新国标的106项检测,无论是有深度处理工艺还是只有常规处理的水厂,出厂水质都是达标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要为水厂上深度处理工艺,就不得不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用地,一是资金。

  “梅林水厂当时最有条件,因为它本就是按照90万的处理量预留的用地。”张金松告诉记者,最早尝试深度处理其实是东湖水厂,“当时我们为了解决消毒副产物问题,上了臭氧预处理的工艺,相当于深度处理做了一半。后面一半停了下来,因为用地实在是不够。”

  若要在用地紧张的水厂使用深度处理的工艺,则就得使用“活性炭加超滤膜的处理方式”,张金松告诉记者,“这种工艺成本比臭氧活性炭的传统深度处理工艺要高不少。”正在改造中的沙头角水厂就使用了这种工艺,光这一座小小的水厂升级就花去了5000万元。

  “现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价格成本的机制不顺。大的投资下去了,将来投资的折旧,包括成本的收回,都不通畅,对继续上马深度处理的制约很大。”张金松告诉记者。

  “对中外合资企业来说,股东方一直只有很低的回报,他们的投资现在是负值,抵不上它的银行利息。在这种情况下,还继续扩大投资,股东肯定会有看法。”

  业内人士也指出,特区内的水价调整比较滞后。按照城市供水条例,对于供水企业,它的净资产回报需有一定的规定。然而水价的调整,一方面从程序上很复杂,另一方面又因如大运、特区30周年等活动而滞后。(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蒋桓伯 策划/统筹:吕冰冰)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