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培育港口经济发展引擎,全力打造铁山港。
2012年,湛江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1.6亿吨。丁玎 摄
1984年,当国务院公布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时,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让分别位于雷州湾的湛江、位于北部湾的北海同时入选,成为这条沿海经济带上最南端的两座城市。
然而如今回顾这段历史,湛江人与北海人更多的是感到惋惜而非自豪。由于战略路径选择偏差,这两座城市的发展并不如人意。随着全面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以及政策优势的淡化,湛江与北海不仅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排名靠后,在各自省区内的地位也逐渐下滑。
痛定思痛,这两座相隔仅百余公里的港口城市,再度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南海。以海洋经济为突破口,实现区域的后发跨越,成为两地的共同选择。
在整个中国乃至东亚的经济版图中,这里是珠三角、北部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三大国家级发展平台的交汇点,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门户所在,湛江与北海如何圆梦海洋,引人关注。
共同梦想 依托海洋经济后发跨越
1984年,当国务院选定首批14个对外开放城市时,湛江与北海成为了这条沿海经济带上最南端的两座城市。
然而30年改革开放大潮百舸争流,湛江和北海却未能争得上游。有学者分析认为,在传统的以行政区划配置资源的格局中,湛江和北海既不靠近港澳地区,又远离各自省区的行政中心,难以获得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加上两座城市在发展战略上都曾出现过偏差,耽误了不少时间。
不过,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逐渐凸显,湛江和北海的临海优势日益凸显。以海洋经济为突破口实现后发跨越,成为两地的共同梦想。
站在湛江港20万吨铁矿石码头边向南远眺,数十公里外的东海岛钢铁、石化项目工地清晰可见。湛江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趁着国家规划建设枢纽港的时机,湛江抢先一步,“蓝色崛起”率先在港口经济上做文章,逐渐建成了石油、矿石、煤炭、化肥、粮食、木材、集装箱等专业化泊位和专业化设施,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到2012年,湛江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1.6亿吨。
与此同时,湛江临港工业逐渐生根、发芽和壮大,中科炼化、宝钢基地等两大巨无霸项目落户湛江。围绕这些重大项目,湛江正在形成钢铁、石化、造纸产业集群,最大限度延伸项目产业链。
与湛江相比,北海的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都要小得多,但其特色却更加鲜明。3月虽然是北海旅游的淡季,但十里银滩上的游客已经不少。银滩免费开放的政策已经实施了整整十年,对游客的吸引力毋庸置疑。
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北海已成为仅次于海南的亚热带旅游名片,滨海旅游业成为其“蓝色崛起”的重要支撑。
在保持旅游城市特色的同时,北海也在培育更具内生性的发展引擎。从北海市区驱车向东将近一个小时,一块写有“铁山港欢迎您”的标牌出现在眼前。这片距离银滩50多公里的土地上,一片临港工业园正在加紧建设。
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项目就坐落在铁山港工业园内,北海市北部湾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贺丰果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花了18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国内同行业同规模项目的最快建设速度,被誉为“北海速度”。该项目一、二期工程累计投资488亿元,年产值预计会超过1000亿元。
北海市委书记王小东认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繁荣发达的必由之路,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北海,必须补上工业化这一课。巧合的是,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也多次作过类似表述。依托海洋优势重塑工业化引擎,成为了两地共同的选择。
发展难题 工业起步晚实力较弱
在距北海银滩景区不远处,有一处由上百栋欧式小楼组成的别墅群。这里曾经是北海最大规模的烂尾楼群,当地政府花了十多年时间才逐渐完成处置,使其成为经济型宾馆聚集区。
20年前,北海的“房地产热”喧嚣一时,泡沫破灭后遗留下超过百万平米的空置房以及巨额债务,成为北海沉重包袱。直到2006年,北海主干道旁的烂尾楼才基本清理完毕。此时,北海的经济总量已远远落后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
急于追赶的北海开始着力引进大型临港产业项目,以解决城市内生动力不足、缺乏产业支撑的问题,但北海人发现,生态资源的丰厚反而使得自己在大项目的争夺中处于劣势。要工业还是要环境,屡屡成为舆论争论的焦点。
而北海目前全力打造的铁山港,由于起步较晚,实力较弱。港口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铁山港的运输量大概只有600多万吨,由于疏港铁路和公路都还在建设之中,这里的货源完全来自于临港工业园内的企业,要辐射西南腹地尚待时日。
“无论是城市空间还是产业规模,北海和湛江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北海采访时,记者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不过在湛江人看来,大也有大的难处。
“湛江市的海洋经济是大而不强。”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罗辉直言不讳地说,湛江海洋经济总量全省第三,但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海洋高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等发展水平较低。
不少湛江本地官员都认为,这与湛江早年在发展战略上的失误有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珠三角各地忙着推进第一轮工业化进程时,湛江把“两水一牧”(水产、水果、畜牧业)作为主攻方向。这虽然使得湛江在水产渔业等领域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但工业经济却长期落后。
从发展空间上看,面积是北海4倍多的湛江无疑具备更为充裕的环境容量,东海岛工业新城目前已经雏形初显。但在广袤的雷州半岛上,还有一串小岛和小港口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地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
湛江海洋经济的另一个软肋是旅游业。与周边的广西、海南相比,湛江旅游的名头远不够响亮。“为什么人家去北海、去三亚,就是不来湛江旅游?机票太贵了!”湛江市发改局一名官员对记者抱怨道。在今年年初的省人大会议上,湛江团代表也集体批评湛江机票价格过高,直接影响旅游业发展。湛江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有待改进,该市汉口路两侧有大量当年法租界遗留下的法式建筑,但记者采访时看到,这些房屋早已破败不堪,对游客毫无吸引力可言。
机遇挑战 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崛起
除了诸多内部因素的制约外,湛江还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快速崛起,让湛江感受到越来越明显的压力。
“我们和北部湾的经济腹地基本重叠,如果现在不抓紧建设,货源肯定会被抢走。”说起诸多改扩建工程,湛江港集团副总裁卞亦眉并不掩饰这种竞争。她告诉记者,去年湛江港就有一笔30万吨的原油分卸业务被转移到钦州港。
同样是瞄准大西南经济腹地,同样是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北部湾和湛江必然存在竞争,而在湛江市发改局副局长黄华兵看来,与充分整合的北部湾经济区相比,湛江在政策、资源等方面都不具优势,“广西是以全自治区的力量在建设北部湾。”
早在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便成立了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将南宁、防城港、钦州、北海四座城市纳入统一的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开发由此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北部湾在重大项目审批、保税区、土地使用、规划编制等方面都能享受国家政策扶持,这些我们都没有。”黄华兵不无羡慕地说。
除了政策优势外,广西还对北部湾经济区实施了细致规划。比如北海一个城市就划分为两个组团,其中北海组团主要开发旅游和高技术产业,而铁山港区则和周边的龙潭共同组团,重点建设大能力泊位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区。钦州与防城港虽是两座城市但同属一个组团,主要发展临海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这种跨越行政区的规划,有效减少了区内各城市的内耗,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
相比北部湾,湛江所在的粤西地区,城市合作与资源整合才刚刚起步。去年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圈,但一年来粤西三地合作雷声大雨点小,湛江当地不少官员都表示,希望省委、省政府层面能给予一定的引导与支持。
不过,北部湾的崛起给湛江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有机遇。“竞争是发展的必然,我觉得广西和广东不能只盯着现在的存量,而应该一起把增量做大。”贺丰果对记者说,两广之间需要深化合作共谋发展。湛江与北海两地同时存在的两家渤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贺丰果的说法。这两家公司同属国内知名的粮油加工企业渤海集团,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看好北部湾周边良好的港口资源和发展态势,总部才决定先后在北海和湛江设立企业,共同覆盖两广及海南、西南市场。
黄华兵则建议,由广东省层面积极向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争取,打破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省际局限,将湛江市也纳入国家制定的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使湛江也能分享国家对北部湾发展的政策、项目支持。
湛江
港口经济
湛江逐渐建成了石油、矿石、煤炭、化肥、粮食、木材、集装箱等专业化泊位和专业化设施,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到2012年,湛江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了1.6亿吨。
发展难题
湛江海洋经济总量全省第三,但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海洋高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等发展水平较低。
机遇挑战
相比北部湾,湛江所在的粤西地区,城市合作与资源整合才刚刚起步。去年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湛茂阳临港经济圈,但一年来粤西三地合作雷声大雨点小,湛江当地不少官员都表示,希望省委、省政府层面能给予一定的引导与支持。
北海
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项目坐落在铁山港工业园内,北海市北部湾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贺丰果说,这个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只花了18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国内同行业同规模项目的最快建设速度,被誉为“北海速度”。该项目一、二期工程累计投资488亿元,年产值预计会超过1000亿元。
北海人发现,生态资源的丰厚反而使得自己在大项目的争夺中处于劣势。要工业还是要环境,屡屡成为舆论争论的焦点。
早在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便成立了北部湾经济区管委会,将南宁、防城港、钦州、北海四座城市纳入统一的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开发由此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发展策论
发挥深水港优势 建临港产业体系
在湛江采访,区位优势是一个常常被当地人提及的概念。29年前,湛江正是凭借着拥有港口的区位优势跻身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如今,背靠大西南、连通北部湾的地理位置,又给湛江提供了启动新一轮大发展的契机。然而正所谓福祸相依,湛江这种地缘上的区位优势假如不能与适当的发展战略相匹配,同样也会成为孕育危机的温床。
表面上看,湛江位于北部湾与珠三角的连接线上,又是大西南的主要进出海通道,理应具有“左右逢源”的优势。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湛江实际上是处在多个国家重点发展区的夹缝之中,尤其是与云贵川湘等内地省份并不接壤,经济腹地有限。如果湛江自身不能凝聚起较强的辐射力,则不但不能吸引各种资源流入,反而会被周边地区抽走资源,形成边缘化的结果。湛江是广东省内教育资源仅次于广州的城市,但过去20多年培养出的人才大部分流向珠三角,反映出的正是这种尴尬的现实。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崛起的发展态势下,湛江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无论是西南地区的经济腹地,还是东盟的广阔市场,在地理上都更接近广西,“国字号”的经济区发展规划,让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地获得了更为优越的政策环境,难怪湛江港的高层管理人员会为来自西面的港口竞争而忧心忡忡。
如何扬长避短,防止区位优势沦落为劣势?湛江显然已经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继续发挥深水大港优势,推进钢铁、炼化、造纸等龙头项目,构建临港产业体系,是湛江提升城市竞争力与辐射力的明智选择。
有了产业的底气,湛江还需要以更加大气的胸怀、更加主动的态势融入区域合作。珠三角一体化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体化的经验都一再证明,只有大都市圈才能具备与世界进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基础设施,才能有足够的资源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性竞争。就省内合作而言,湛江要实现粤西中心城市的目标,就必须在湛茂阳临港经济区的建构中担负起主导角色,同时借助高铁等交通设施建设加速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就省际合作而言,湛江需要进一步开拓与广西的合作渠道,早日争取纳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从更加宽广的视野来看,湛江以及整个粤西地区正处于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三大国家级发展平台的连接点,更是中国海洋战略的关键节点之一。
湛江发挥这种区位资源谋得发展,广东省层面应当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双城会”反响
韶关浈江园区:绿色发展振兴工业
南方日报讯 (记者/牛思远 通讯员/黄云伍 李建华 郑烁 李冰)4月19日,《南方日报》“双城会”第五篇报道《韶关VS徐州徐州改革创新迎涅槃韶关绿色转型谋新生》在当地引起反响。韶关工业园区干部和企业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徐州经验,抓住韶关“绿色发展、振兴工业”的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尽早做大做强。
韶关市浈江区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吴根平告诉记者,报道坚定了韶关走“坚持绿色发展,振兴工业经济”崛起之路的信心,也增强了韶关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学习徐州,集中力量发展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把浈江园区办成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并将园区建设成一个生态园林式、宜商宜居的工业新城”。
浈江园区入园企业中机重工锻压有限公司董事长杜玉莲对韶关市“坚持绿色发展,振兴工业经济”的思路表示非常赞同。她说,希望韶关未来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软环境,革新观念,花大力气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时,大力发展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扶持起来后,就会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韶关也自然而然成为了‘装备之都’。”
专家视点
广东海洋大学教授白福臣:
做足海洋文章
发展新兴产业
湛江自实施“工业立市、港口兴市、生态建市”发展战略以来,临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已初步形成石化、林纸浆、家电家具、食品加工、医药保健、能源开发等临港产业。随着钢铁项目建设,未来有条件发展钢铁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但是,目前这些产业集群化发展程度还不高,缺乏规模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
目前,湛江的海洋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海洋主导产业辐射和带动效应不强,海洋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还没有真正形成。
以湛江港为例,湛江港口货物吞吐量2008年突破亿吨,2011年达到1.5539亿吨,可见湛江港口发展还是很快的。但是,由于集装箱码头建设相对滞后,湛江港集装箱运输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此外,立体化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十分完善,与打造区域性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存在一定差距。
在未来应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以发展临海大工业为主导,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文化产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对传统渔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渔业。
另外,在省内,湛江所处的粤西地区拥有湛江、茂名和阳江三大港口,这三大港口由于地域相近、干线大致相同,存在非良性竞争问题。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发挥港口整体优势,三市主力港口需进行功能重新定位,进行差异化、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三市在港口规划及建设方面,应加强沟通与合作,甚至有必要建立省级层面的协调机制。
而在省外,湛江与周边城市,包括广西北部湾的北海、防城港和钦州,区位和资源条件相近,海洋产业同构化问题十分突出,难免存在无序竞争问题。因此,湛江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尤其是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方面,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非常重要。
湛江远离珠三角,从地理位置来说处于劣势,湛江最大的优势就是海洋,要做足海洋的文章,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生态海洋城市,擦亮城市品牌。当前,湛江无论是软环境,还是硬环境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必须下大力气改进,以便获得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