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经济强县”步伐
--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江孜小组援藏工作小记
3年来,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江孜小组以“坚持援藏项目向基层倾斜、向农牧区倾斜,改善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注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做好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加快人才培训、培养步伐,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援藏工作思路,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着力推进江孜“经济强县”步伐。
因地制宜谋发展
江孜县第六批援藏项目共25个,援藏资金达到10840万元。如何利用好这批资金,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是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江孜小组一进藏就开始思索的问题。
“因地制宜,突出项目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持续性和统筹性,使之符合江孜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并与‘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为推进‘经济强县’步伐打好基础,这就是我们小组给出的答案。”江孜县委书记、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江孜小组组长张伟如是说。
结合江孜县部分山沟乡缺水、断路、耕种土地缺少的实际,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江孜小组安排援藏资金加大农村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其中投资825万元的江热乡亚吾堂农业开发示范工程,开发农业综合用地6000亩,一期实施2000亩重点解决江孜县100户困难农牧民今后的生活生产问题;投资600万元的热龙乡等4个山沟乡水渠及节水防渗工程和550万元的日贡布多村至南布贴自然村公路,解决了5个乡近千户居民灌溉、出行的难题。
江孜县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了发展当地旅游业,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江孜小组努力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了江孜县旅游服务中心咨询导游、文化展示、证件办理、餐饮购物等一体化服务,提升了江孜县旅游服务能力。同时,以“一路二场”为主线,建管并举,投资3000万元完成江孜县英雄路、宗山广场区域综合整治工程和江孜县达玛场改建工程,着力“塑抗英英雄形象、展江孜古城风采”。
民生工程暖民心
走进江孜县江孜镇贫困户旺热家,漂亮的新居,宽敞的客厅,崭新的藏式家具,让人眼前一亮。“感谢援藏干部,是他们让我有了新家。”旺热说。他家没有出一分钱,就住上了这么漂亮的新房。
“针对江孜县19个乡镇部分困难群众无能力建房的困难现状,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江孜小组投入援藏资金1266万元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张伟说。项目实施中,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江孜小组创新工作模式,采取集中点建设和分散户补贴相结合、整体投资与附属补缺相结合、贫困户家庭情况与建设补贴标准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最终为290户、1123名困难群众解决了住房问题。
为帮助江孜县困难党员,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江孜小组还投入援藏资金270万元,在县内8个乡镇、17个村通过专业培训、物资采购等形式,重点开展“双培双带”和党员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其中,康卓乡党员就业基地扩建项目以贫困党员为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营销模式,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出栏1.5万只藏鸡、2000只绵羊和200头奶牛,为村集体每年增加纯收入10万元,为在该基地就业的每名贫困党员每年增收5000元。
城市管理展新貌
走进江孜县城,不仅高楼建得多了,而且城市环境焕然一“净”,昔日生活垃圾到处横飞的情况不见了。在整洁有序的街面上,是现代化的垃圾清扫车、洒水车、电动环卫车。
张伟介绍说,上海市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江孜小组在投入2300万元建设“美化、亮化、绿化”江孜县城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投入400万元实施江孜县城镇维护工程,依托“宣传、服务、管理、执法”的渐进工作模式,使整个县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特别在管理方面,江孜县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将城管队员从原有的14人增加至30人,新招10名环卫人员,引入网格化管理理念,对相应人员定区域、定岗、定责,建立执行奖惩并举的管理制度,并设立违规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加大学习培训力度,组织相关人员赴上海闵行区虹桥镇城市综合管理事务中心实地考察学习。此外,建立城管服务中心,制定各项城市管理工作规章制度,重点落实临街单位、店铺、住户的门前包环境卫生、包绿化、包公共秩序、包公共设施的“四包”责任制。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