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景区门票收入都花哪?业内:零门票是趋势

2013年05月16日 15:53   来源:海南日报   傅人意 易建阳
    为什么有些景区收门票,有些景区不收门票?

    景区的门票收入都花在了什么地方?

    走出门票经济,有门儿没门儿?

    览庐山层烟叠翠,听华山流泉淙淙,观白岳山冰花玉树……在《徐霞客游记》中,明代“背包客”徐霞客描述了他最爱的山水。但这些风景对于今日很多“穷游族”来说有点“游不起”。有网友甚至调侃:“老徐啊,你要是活到现在,估计只能写个《徐霞客逃票记》了。”

    今年的5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旅游日”,同时也是《徐霞客游记》开篇400周年纪念日。从2011年开始,我国把《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设立为中国旅游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是“休闲惠民,美丽中国”。如何惠民?不少景区又开始推出门票优惠活动。

    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要求“稳定城市休闲公园等游览景区、景点门票价格,并逐步实行低票价”。

    4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告,要求“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1200多家旅游景区门票须实行打折优惠。在这些优惠景区中,共有5A级景区60家,4A级景区约350家,3A级及以下景区约800家,景区门票价格平均优惠幅度约20%。

    事实上,对全国大多数景区来说,门票收入目前仍是景区的主要来源。那么,从投资到运营,门票收入都被用在了哪些地方,景区又如何走出门票经济怪圈,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之路还有多远?本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记者调查不少景区在“吃门票”

    5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在国家4A级景区保亭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的停车场,仅有一辆大巴车和20多辆私家车停放着。

    海南旅游又一次进入了淡季。

    槟榔谷旅游区的门票已经开始执行淡季价格,从平时的120元/人次降到96元/人次。在售票处,辽宁游客方先生用手推了推眼镜,凑近看了一下价格后对记者说:“报的旅游团没包门票,要自己掏钱。我先研究一下是什么情况,再决定要不要进去。”一旁,几名旅游区的导游正顶着烈日在门口“等客”。

    旅游区副总经理黄长俊告诉记者:“你看景区门口,小车虽然不少,但是没什么大巴车。要知道,10辆小车的客流都顶不过一辆大巴车!”

    槟榔谷旅游区于1998年1月开业;2000年,由于224国道动工,旅游区暂停营业;2006年后,景区开始集中精力大力发展。从开园至今,总投资已达1.2亿元,而且目前还在扩建。“我们是私营企业,收入主要靠门票以及商铺租金,其中门票占80%以上。”黄长俊说,景区现在没有负债,但是“也没有赚多少”。

    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说,旅游景区分为“公园”和“私园”。真正的“公园”多数由政府出资投资,免费开放,主要是为了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幸福指数。一部分“公园”由企业承包运营,是收取门票的。“私园”则由企业投资打造,自负盈亏。槟榔谷正是旅游景区中的“私园”。由于“私园”不属于名胜古迹类,要靠企业自主开发,门票便成为主要经济来源。

    姓“私”的景区以门票收入为主,姓“公”的景区也离不开门票收入。由三亚市国资委控股68%的国家5A级景区三亚大小洞天景区就是其中之一。三亚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廷表示,门票收入约占该景区总收入的60%,另外的约40%的收入源自餐饮、商品、电瓶车运营等。

    而作为三亚南山景区主要股东之一的“首旅股份”的2012年年报显示:2012年,南山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较上年增长10.13%,实现利润7363万元,较上年增长9.58%。南山公司收入贡献主要来源于门票和客运,分别占比为44%和21%。其余各项收入依次占比为:餐饮18%、商品8%、客房5%,其他4%。年报披露,南山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主要是由于入园人数增加,同时电瓶车价格从20元提到30元、缘起楼景点投入运营、4S店散客营销等全方位的促销活动。

    不仅仅是在海南,事实上,A股大部分景区类上市公司目前都属于“门票经济”类型,不少公司还依靠“涨一涨”来创收。被称为“山水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张家界”日前在2012年年报中披露,景区内的宝峰湖游览率提升导致收入增速加快。今年3月18日起,宝峰湖普通票价由74元/人次提升至96元/人次(增幅30%),将增厚全公司EPS(每股收益)约0.02元。有券商预计,仅宝峰湖门票价格上涨就能为张家界新增净利润580万元/年,景区门票价格整体上调则能为公司新增利润1230万元/年。

    据不完全统计,门票所得往往占到景区类上市公司总利润的50%以上。

    样本分析某景区门票的“收多剩少”

    一张100多元的门票,看上去会让景点收入颇丰。

    “看起来我们的门票收入挺多,但实际上剩不下多少。”海南某民营景区财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大吐苦水:“要养员工、养景区花草、养‘闲人’,经过层层支出,便少得可怜了。”

    “作为景区的常规支出,管理成本和景区维护要分走一大半。”该负责人表示,景区仅演艺人员就有130多人,每人月薪两三千元,这一部分每月就有30万元,“全部员工的工资、奖金每月要支出200多万元”。

    而花花草草的养护,更让景区头疼。据介绍,每遇恶劣天气,不仅景区没什么生意,园内上上下下都会“伤筋动骨”——绿色植物要修整、特色草屋要翻新,露天舞台上的假山、音响、电子屏幕都也可能要出点毛病。即便是在平常,日常的木板路、栈道的修复,一些特色布展等都要请专业人员维护,成本也不少。“这些都离不开门票收入。”该负责人说,景区一个月的维护支出就要上百万元。

    该负责人说的“养闲人”,是指因旅游市场的不成熟而给导游、司机的门票“分成”。她以给出租车司机甚至黑车司机的“分成”为例说,有的景区每人次给50多元,有的则高达90元,“给拉客司机相应回报,既是‘惯例’,也是一种竞争方式。再算上税收,看着挺多的门票收入,真的是‘收多剩少’”。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