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厦门海沧:拆“墙”透绿,提升百姓“绿色福利”

2013年05月17日 15:56   来源:新华网   

  眼下,走在厦门海沧区的滨湖北路上,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区国税局、工商局原来的铁栅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低矮、整齐、饱满、层次分明的道路绿化色带,楼院内景色尽现眼前,道路也显得更宽阔了。

  “之前我们设置的是一米五的铁栅栏,再配以枝繁叶茂的三角梅,形成的‘绿色围墙’阻隔了内外景色。此次拆墙透绿,打开了我们单位大门,不仅拓展了绿色空间,也使单位内一些鲜花绿草与公共环境融为一体。同时还可以让市民分享单位的绿化景观、停车位、广场等。”区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

  海沧区“五一”期间开始拆除这两家单位的铁栅栏,目前工人正在抓紧进行苗木、花草的种植。据区城建集团介绍,此次对这两家单位进行拆“墙”透绿,新增绿化面积约700平方米,新增黄金榕、非洲茉莉等10余种树种,均为较为低矮的植物,以充分展现单位绿化景观的开放性特点,营造温馨的绿色发展环境。

  林小姐家就住在区国税局对面的天湖小区,“我家住在二楼,原来推窗看见的是铁栅栏,现在一推窗就能看到对面满眼的花花草草,心情都亮起来了!”

  拆“墙”透绿,让百姓共享“绿化福利”,这种理念在海沧区行政中心建设中早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整个行政中心未设置任何围墙或围栏,而是用绿化来代替,这些绿地与市民公园绿地联为一体。市民不仅可在区行政中心大楼周边散步、锻炼、呼吸新鲜空气,还可随意出入大楼本身。据悉,接下来,海沧将有更多的机关单位、驻区单位开放大院绿地。

  近年来,海沧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健康生态新城建设,而绿化美化城乡并让百姓共享,是海沧新城建设的终极目标。“我们不仅要让开奔驰车的人享受到绿色福利,更要让骑自行车的人享受到这份绿意。”区主要领导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海沧区坚定不移为群众提升“绿色福利”的初衷和决心。(李晓娟)

(责任编辑:吴肖叶)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