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西产品亮相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2013年05月21日 08:56   来源:广西日报   李湘萍

  5月17-20日,广西13家文化企业(单位)、540多款文化创意产品、35个招商引资项目组团亮相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力推文化贸易,促进产业交流——

  让文化转化为“真金白银”

广西馆内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创意产品。

独具特色的三江侗族农民画。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李湘萍 文/图

  1 民族特色

  广西文化产业的鲜明标识

  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会场的广西馆,无论展馆设计元素还是展品外形内蕴、招商引资项目内核潜力,均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展馆正面以壮族头巾为主题造型,五彩斑斓的壮锦纹饰如波浪般起伏,动人的八桂山水、醉人的壮乡风情微缩成各种装饰,点缀在展馆四周,灵动秀美,热情奔放。

  展馆两侧灯箱上设置多组展板,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果与前景展望。其中,20幅精美图片集中宣传了《大地飞歌》、《锦宴》、《百鸟衣》、《绣球飞》、《夜王城》、《天下侗寨·坐夜三江》等广西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凸显壮乡“歌海”的壮阔、八桂风姿的绰约。

  展位上,从侗寨巧夺天工的木构建筑模型,到北部湾玉润浑圆的南珠饰品;从桂北细腻艳丽的玉石雕品,到桂东南璀璨精致的人造宝石;从“高高在上”的摩崖石刻拓片精品,到针针线线亮丽灵动的织绣产品……无不在蕴含广西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张扬新锐的创新技法,将“创意畅想广西梦 文化传承民族情”的广西馆主题展示得鲜明生动。

  据自治区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目前已经形成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会展、工艺美术、广电新闻出版等为主体的文化产业体系。最近4年,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30%,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提升广西软实力和新形象的重要力量。

(责任编辑:王姣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