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12位科学家候选中科院院士

2013年05月22日 00:00   来源:新安晚报   

  最年长者74岁,最年轻者44岁;其中10人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地区有效候选人名单

  日前,经过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审议,确认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为391位。其中,共有12位候选人来自安徽地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据了解,在391位候选人中,最终增选院士不超过60名。

  领域

  12人涉及11个专业

  相比往年,今年公布的增选有效候选人普遍年轻,全国平均年龄53.7岁,最年轻的候选人42岁;安徽地区平均年龄为55岁左右,其中最年长的为74岁,最年轻的为44岁,还有一名女性入选。

  记者看到,这些候选人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一共涉及基础数学;量子调控、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皮肤病学;生态地质学;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等11个专业方向。

  分布

  中国科大“占大头”

  安徽地区入围的12位候选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三家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占绝大多数,10位科学家入围。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入选的10位学者多集中在数学物理学、物理、生物化学等领域,且多为年轻学者,其中最年轻的为量子调控、原子分子物理专业的杜江峰,今年44岁。除他之外,从事无机化学的谢毅教授,是这次安徽地区唯一入选的女性,现年45岁。

  据了解,中科院2013年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0名。院士称号是学术界对院士本人取得的科技成就和实际贡献的认可,是学术性荣誉称号,而非职务或职称,所以增选实行推荐制而非个人申报制。

  研究

  很多走在世界前沿

  从这次的候选人情况来看,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上,都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

  44岁的杜江峰教授,1985年被保送科大少年班,1990年留校工作,如今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从事的是量子调控、原子分子物理专业。他的研究,使中国成为成功实现四量子位以上量子计算的三个国家之一;他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实现量子博弈的实验,第一次实验观测到混合量子态的几何量子相位。

  孙立广教授原本是从事地质学研究的,十多年来,他另辟蹊径,率领弟子下南极,上北极,赴南海,寻找企鹅粪、鸟粪,独创“企鹅考古法”,开拓了“全新世南极无冰区生态地质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迄今已在《自然》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高水平论文。

  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张学军也再次入围候选。他在皮肤遗传学领域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不仅建立了目前世界上较为完整的皮肤病遗传资源库,收集和储存了近15万份皮肤病样本和资源,而且接连在Nature Genetics等杂志上发表文章,发现了银屑病、白癜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麻风的易感基因,这对于国内皮肤病遗传学研究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安徽地区唯一女候选人谢毅:

  教学比当选院士更重要

  谢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的课题组长,科大“无机合成与纳米化学”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主持着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一直活跃在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性能及理论研究领域,发展了系列新的合成和组装策略以经济、温和、操作简便的有效方法来控制无机纳米结构的形成和组装,系统研究了其在储锂、储氢、光催化和催化等方面的性能,有关工作在重要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应用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谢毅于1992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钱逸泰院士的弟子,开始进入无机纳米材料的化学合成领域。1998年11月,她被破格提升为教授;次年4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入选了教育部第三批“长江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知道自己入选的消息时,什么感受?”记者问她。对此,她表现得很坦然,她告诉记者,“能候选就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同时又是对未来工作的要求。至于能不能当选,自己并不在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谢毅在科研上成绩斐然,但她却始终将教学工作摆在第一位。在她的眼里,“如果不带好学生,科研上就会缺乏后继力量,是学校、甚至整个国家的损失。”至今,在谢毅的课题组里已经先后毕业了20多位博士,其中不少已经在国内高校担任正教授,还有不少学生在海外做合作研究。(记者袁星红)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