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银行竞逐微贷市场

2013年05月23日 10:09   来源:南方日报   张昕

银行瞄准中小企业,竞逐小微贷款市场。 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如今,只要在惠州市区乘坐公交,不用乘坐太长时间,市民会发现各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广告明显多了:工行的“小额便利贷”,中行的“信贷工厂”,建行的“速贷通”,农行的“贷得快”,而招商、兴业等银行更是宣布对小微企客户贷款额将不设上限。

  2011年以来,随着各级层面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这块不被看好的边缘业务已变为诸多银行利润增长的新路子,市场上还出现了多家银行争抢优质小微客户的新情况。

  然而,与任何新大陆一样,其中不仅有机遇与宝藏,背后也有危险与陷阱。换言之,宏观上银行态度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微观状态下中小微企业就能顺利获得贷款。

  日前,记者走访中小微企业时发现,在融资大环境改善的同时,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却持续走高,特别是贷款利息之外的各种隐性融资成本的增加,成了众多小微企业迈过贷款门槛的新束缚。

  ■银行

  瞄准“新大陆”

  竞逐微贷市场

  2011年6月,银监会曾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支持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紧跟其后,银监会在今年3月底又向各地银监局下发了《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并在上述通知的基础上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继续推进小微金融差异化监管政策。

  迎着新政的春风,作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首要渠道,惠州银行界也掀起了对中小微企业放贷的“热潮”,建设银行专设了中小企业经营中心,并推出了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新产品“信用贷”,该业务无需提供抵(质)押物;中国银行推出了“信贷工厂”,以“流水线”的形式处理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审批和发放。

  除了国有银行,作为外地在惠开设的分支机构,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将自己定位为中小企业的合作银行,各银行的宣传标语频频打出“中小企业伙伴银行”、“专注小微企业”等字样。

  本月初,兴业银行惠州分行正式宣布调整小企业服务定位,重点服务总资产6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并对小微企客户贷款额不设上限,而这也是继惠州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之后,又一股份制商业银行明确表态“不设上限放贷”。

  在部分银行就记者采访进行的回复中,几乎都表示过去的一年,他们为惠州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有的银行甚至“倾囊相助”,例如,惠州工行在去年累计向全市533家小微型企业发放了逾44亿元贷款,其“小额便利贷”服务自2011年7月推出市场以来,就累计向200多户小微企业发放了3亿元贷款;惠州建行2012年纯小企业贷款余额26.84亿元,新增3.48亿元,小企业贷款户444户,当年新拓展客户225户。

  那么,银行对于面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实际操作方法又是如何?

  对此,记者从惠州建行方面获悉,该行推出的小微企业“善融贷”就重点服务于该行存量优质结算客户,以客户持续有效的结算量、日均金融资产为依据,采用“预授信”方式,对潜在信贷客户初步给予客户预授信额度,改变了以往只依赖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注重于对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的履约能力、资信状况及资产情况的分析。

  ■企业

  部分银行放贷存在差别对待现象

  “银行在面对大客户时,定价权往往受到限制,而在我们这些小微企业面前,谈判的主动权是在银行手中。”眼下惠州各银行虽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惠州经营服装生意的企业主杨先生却向记者倒出了“苦水”:虽经多方争取,自己的服装厂从银行拿到了贷款,可除了贷款利率上浮30%外,银行方面却通过收取理财顾问费、业务咨询费、额度安排费等方式增加了“隐性成本”,而个别额外费用更是高达2%。

  杨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多数中小企业的利润较低,通过高息民间借贷来维持生产经营很不现实,“现在民间借贷的月利率已经达到了20%甚至更高,远远超出我们现有的利润空间,但新的问题是,从银行贷款也要多出一笔额外费用,这样一来,除去利息,实际到手的贷款只有七八成”。

  对此,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惠州部分银行的放贷政策的确存在“差别对待”现象,对于大企业贷款多数可享受基准利率下浮10%左右的优惠,不过,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却要上浮20%到30%。

  部分企业主也反映,银行在利用贷款与小微企业进行商议时,存在通过要求支付财务顾问费、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以及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等方式变相获利。

  “其实,一些银行的贷款不是从明处流到小企业,而是通过一些贷款中介公司这样的机构来暗箱操作流入小企业,这中间收取的回扣一般达到10%以上,更要命的是,最后款子贷下来还没有凭据。”在惠阳区经营一家装饰材料公司的企业主赖先生向记者透露,去年底该公司遇上了资金困难,在“求贷无门”的情况下,他通过张贴在市区某国有银行网点ATM机旁的“银行中介贷款小广告”了解到一种“操作模式”。

  赖先生回忆称,他当时通过小广告上的电话联系到了所谓的“中介机构”,得知通过该中介可以顺利从某国有银行贷到款,不过,让他感到有些诧异和无奈的是,中介从中收取了款额12%的回扣,并不留任何凭证,还声称是“与银行合作的沟通成本费”。

  走访中,一些小微企业经营者也表示,目前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似乎并非真的“僧多粥少”,而是“有粥不施”,不仅如此,从2011年至今,即便是对于已获贷款并改善经营的企业,银行也没有再对企业增加授信,大部分维持原有授信水平。

  ■调查

  企业对金融创新服务认知度低

  “2012年以来,大部分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上浮20%左右,被调研的企业中有45%的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为银行基准利率的1.1倍到1.2倍,30%的企业银行贷款利率为银行基准利率的1.2倍到1.3倍,只有5%的企业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或低于基准利率。”对于部分中小微企业反映的情况,记者也从惠州市工商联获得了这样一份调查数据。

  据调查分析,目前惠州大多数银行都对贷款申请人制定了综合贡献度指标,通过收取理财顾问费、业务咨询费、额度安排费等方式提高综合贡献度,个别银行收取的理财顾问费高达2%,比2011年同期增加一倍多。

  同时,由于民营企业融资缺乏有效抵押物,往往要借助担保公司为银行融资提供担保,为此要承担较高担保费支出。调研中发现,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比抵押贷款要支付较多费用,担保费率普遍在2%到3%之间。

  另外,一些担保公司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收取企业15%至25%的保证金作为反担保条件,如此一来,企业实际到手的资金仅为融资额的75%至85%之间。

  与此同时,记者还从惠州市金融工作局于今年1月发布的《惠州市金融创新服务中小微企业专题调研报告》中获悉,通过调研2000多家物流、科技和涉农企业(75%以上属于中小微企业)和工、农、中、建、农商等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发现,尽管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操作办法已把三类企业的金融创新服务(包括物流的动产质押、科技的知识产权质押、农村的“三权”抵押等)涵盖在业务类型范围内,但实际发生业务量却很少。

  究其原因,各银行推广金融创新服务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2家银行与物流类企业发生动产质押及质押授信的金融创新业务;涉农企业贷款近5万笔,贷款余额229.12亿元,占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35.9%;而科技类中,中小微企业贷款251笔,贷款余额12.34亿元,占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1.8%,其中,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服务业务发生额为“0”。

  此外,调研组还通过问卷方式向企业发放了150份问卷,以了解企业对金融创新服务的认知度,结果显示,75%的中小微企业表示并不了解金融创新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式;82%的中小微企业表示听说过且有兴趣却没有真正使用;75%的中小微企业由于没有足值抵押物的原因而被银行拒绝;当了解到金融创新服务作用后,100%的中小微企业都认为金融创新服务业务对小微企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声音

  “通过设立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同时,建设联合征信体系,以联合征信系统建设为抓手,根据中小微企业特殊的运营模式和物流业、科技业和农业具体的产业链特点,完善现有信贷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方式。”

  ——惠州市金融工作局

  “鼓励民间资本成立基金,对优良企业进行直接投资,并探索建立惠州市民营企业股权交易所,为直接投资企业的资本提供退出的途径。”

  ——惠州市工商业联合会

  “当前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缺乏创新,不是不愿意投钱,而是没有足够的资金,银行的贷款包括专项资金补充,会给企业创新带来一个很大的突破。”

  ——惠州学院经管系教授林宽

  “广大中小微企业不仅要有政策性减税,政府相关部门还应采取多种举措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比如为微型企业提供资本金补助、担保贷款等。”

  ——惠州学院经管系教授王兴邦

  ■记者手记

  迈槛,企业需要更强音

  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融资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中小微企业利润受到了严重挤压,坊间甚至传言,在惠州这样的珠三角二线城市也出现了“倒闭潮”。走访中,记者发现“倒闭潮”并没有出现,但必须承认的是,中小微企业在过去的日子有些难过,在“难过”之下,企业主将矛头指向了“钱荒”。

  因受制于群体特征,银行对于他们一直显得颇为谨慎,常常基于风险考虑而设置了重重门槛,而如何迈过门槛纳入银行可控范围,不仅是各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门在追求创新的同时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众多中小微企业的“头疼事”。

  可以说,国家到地方层面出台的扶持政策很多,大小银行也纷纷响应,但在面对大客户时,银行的定价权往往受到限制,而在小微企业面前,谈判的主动权则捏在银行手中,不仅利率要上浮,还要利用各种名目抬高放贷门槛。

  可见,银行方面的积极性已不能简单理解为对政策倾斜的把握,而小微企业贷款新兴市场的潜在利益才是银行策略转向的根本动力,因此,面对利益的使然,如何降低门槛、帮助小微企业迈过门槛更是各银行应该多下功夫的地方。

  当下,“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已成为惠州城市发展的最强音,而为了弥补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方略,并将实施“六大计划”,其中就有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企业成长计划”,市委书记陈奕威更是毫不讳言,发展经济离开企业主体不行,惠州将遵循“抓大不放小”的思路,既重视大企业,也重视中小企业,毕竟,今天的小企业,或许就是惠州明天的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来自政策层面的“最强音”。

  落笔至此,作为一位关注惠州中小微企业的“看客”,真诚地期待他们中有越来越多人能从去年的挣扎中走出来,打开新的生长空间,相信,这也是政府部门、银行业界和企业主们的共同心声。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