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由于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季节影响,我省蔬菜价格高位运行,使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有些“重”。进入五月,我省大棚温室产出的根茎类、叶菜类蔬菜大量上市,有效缓解了蔬菜供给不足和价格的高位运行。
保障“菜篮子”
经省农牧厅综合城镇、农村和流动人口的人均蔬菜日消费量计算,2012年,全省共需蔬菜近230万吨。而我省实际产出蔬菜160万吨,冬季需调入蔬菜近95万吨,夏季蔬菜上市后,外销25万吨,剩余135万吨蔬菜供应省内市场。
今年一季度,我省正常生产的温室有21.37万栋,共产出蔬菜19.1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89万吨,从省外调入蔬菜34.9万吨。虽然自产量有所增加,但由于蔬菜产地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20%,成为我省一季度菜价高位运行的主因。
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省委领导要求,抓紧编制全省“菜篮子”建设规划,落实“菜篮子”州(市)长负责制,有效解决蔬菜等农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加大监管督查力度,确保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预期区间。
为保障居民的“菜篮子”,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将稳定物价作为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以实施提升“菜篮子”工程和加快重要商品储备和市场建设,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减免流通环节费用,年内建成150家农副产品平价商店等举措强化物价调控,力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归其根本,保障供给,控制物价,丰富居民“菜篮子”,还须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自给水平。对于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效益低而不稳的青海来说,发展设施农业无疑是一条保障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之路。
实践证明,设施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我省蔬菜终年供应的问题,平抑了价格,还为露天蔬菜提供了优质种苗,春秋季生产时间各延伸了一个月。 使蔬菜生产能力从2000年的60.28万吨、自给率46%,增加到2012年的160万吨、自给率上升到74%。让城市居民越冬度春使用“老三样蔬菜”的比例由65%下降到了30%。
目前,我省温棚生产形成了一批集中连片、规模相当的特色蔬菜、果品、食用菌、花卉种植区。实现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并打造出“大通”牌蔬菜,“老爷山”牌鸡腿红葱,“乐都”牌长辣椒,“青乐”牌紫皮大蒜,“湟中”牌蔬菜等一批“高原牌、绿色牌”农产品。年生产蔬菜达15大类300多个品种,使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得到保障的同时,逐步满足了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建好“菜园子”
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首要任务是建好“菜园子”。早在1994年,我省以建设使用日光节能温室,增积温、保湿度,规避寒冷、干旱等不利气候条件为目标的首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规模展开,由此设施农业在高原大地扎根蔓延。
据资料显示,1996年至2012年,全省共投入资金13.11亿元,建成温室22.83万栋,使蔬菜种植面积上升到75万亩,产量达160万吨。其中,温室年种植面积29.68万亩,占蔬菜面积的40%,产量达85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53%;露地蔬菜种植面积45.25万亩,占蔬菜面积的60.3%,产量达75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47%。使冬季蔬菜自给率达到40%,全年蔬菜平均自给率达74%。经过几年发展,设施农业已延伸到黄南、玉树、海南、海北及海西等海拔3000多米的地区,形成了以109国道沿线为主线,西宁、海东各县为两翼的格局。不仅成为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和提高“菜篮子”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还展现出了设施农业在高原冷凉气候条件下的巨大潜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设施农业打破了我省蔬菜生产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尤其是今年春节前蔬菜产地价格较上年提高50%,每栋种植面积1亩的温室,种植茄果类蔬菜的收入达三四万元,收益是种植大田作物的几倍以上,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发展是关键
走进乐都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效节能连栋温室、钢架智能温棚和日光节能温室整齐排列。温棚内樱桃、番茄、甜瓜、草莓、太空椒等各类蔬菜、果品,清翠可人。过去只能在南方生长的香蕉、火龙果、人参果、巨型南瓜等众多热带果蔬在园区内已形成规模。
近年来,在“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和突出十大特色产业的思路下,全省县级农牧业示范区已发展到18个,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设施农业是一项资金、技术集约化很高的农业产业,技术要求高,初期投入资金大,受自然、经济和技术等诸多客观条件制约,在大规模发展上还面临资金、技术、人员、品牌、销售方面的困难。
为此,业内人士认为,发展设施农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逐步建立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型分散到大型,由农区到牧区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发展体系。既要发展大规模、高水平的龙头示范带动基地,又要发展投资少、见效快、农户种植的中小规模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在规模建设的基础上,打造优势品牌。
高标准温室、节水灌溉、引电入棚、道路畅通是发展设施农业的基本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农业标准,增强综合配套能力,培育多元投入主体,培养一批专业化队伍,打响一批设施农业品牌,增强生态绿色优势,全面推进流通体系建设,有效扩大设施农业市场占有率,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作者:罗连军)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