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沈汝发
记者日前在福建省尤溪县西滨镇采访看到,位于华兰村至雍口村之间,一家企业烟囱冒着滚滚浓烟,散发出阵阵恶臭。记者刚一走近,一位管理者模样的中年男子立即大声叫工人赶紧停止作业。
这是一个几乎露天的生产作坊,看不到厂名,地上到处是垃圾,厂房极其简陋,只有几台简单的生产设备。大量堆放的废旧编织袋是生产原料,燃烧炉刚刚熄火,里面还堆积着一些未被充分燃烧的塑料,散发出刺鼻的烟气。
这家作坊就坐落在福建母亲河闽江的支流华兰溪一侧。“以前好几家废旧塑料加工厂,后来大多被政府取缔了,现在这一家还在生产。”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污染很严重,排放的浓烟让人窒息。大量污水直接在夜晚排入华兰溪,鱼虾几乎绝迹。”
“如果傍晚在河里钓鱼,收杆的时候就会发现鱼线上布满一条条塑料厂排放的编织袋的残线。”一位村民说。
据尤溪县环保局介绍,这家企业叫永盛塑料厂,2010年11月30日通过环评审批,2011年2月投入试生产。
“根据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尤溪县环保局对这一项目影响报告书的函,项目建成试运行三个月内,必须向环保部门申请办理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尤溪县环保局局长黄道爱说。
但据介绍,永盛塑料厂试运行一年多至今,环保设施尚未验收合格。
2013年2月,尤溪县环保局对该厂下发了责令停止生产的通知,要求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前不得擅自恢复生产,否则将依法予以处罚。同年3月,在接到群众举报后,尤溪县环保局再次要求该厂立即停产,进行整改。
永盛塑料厂为何屡禁不止,顶风作案?面对记者的疑问,尤溪县环保局监察大队大队长傅树德先是称,该厂是在试生产。25日又改口称,该厂确已停产整改,“当天车间冒烟现象是工人清理设备上的杂物所致。”
然而,记者现场看到,一辆车牌号为鄂F77039的卡车正在装运刚刚出炉的“塑料米”,还散发着热气。工人们说,这些塑料米准备运送到相邻的南平市。车间内还堆放着几百袋刚刚生产的“塑料米”。
尤溪县环保局曾在2013年3月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譬如要求该厂整理原料堆场;对厂区外靠河边废渣堆场进行平整,恢复植被;做好雨污分流设施,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等,但没见任何整改行动,记者只看到墙上刷着“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标语。
记者此次采访后,尤溪县环保局又称,为防止该厂擅自恢复生产,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已采取断电措施,加强监管,未整改到位并经验收合格不得恢复生产。
“这些塑料厂将华兰溪的河水都污染变色了。”华兰村村民林上星说,“河里的鱼加工之后,味道中都有塑料味,绝对不敢吃。”
据了解,当地曾开展专项整治,关闭了一批污染的塑料厂。“但这一家小作坊式的企业为什么环保部门不关闭?为什么还能通过环评审批?”华兰村一詹姓村民质疑道。当地村民呼吁有关部门别再姑息养奸,环保执法得动真格的。(完)
(责任编辑:吴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