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们在罗森便利店内购物 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记者 聂飞
7—11就要来了。而3年前,罗森已在重庆安营扎寨……面对便利店上百亿的市场蛋糕,本土品牌与国际巨头垂涎三尺,“土枪”“洋炮”齐发。
但近日商报记者调查发现,不管是外来巨头还是本土企业,目前都未盈利。抱着对未来市场的憧憬,一场拼实力、比速度、抢“地盘”的便利店暗战正在上演。但谁能站稳脚跟笑到最后,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月6日,李政纲带着公司两名高管飞赴广州。
李政纲是重庆十分利商行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94年,他在主城开出第一家便利店,成为我市涉足连锁便利店行业的第一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学习连锁便利店巨头7—11在当地的营销。
因为今年3月,新希望集团宣布联手7—11进军重庆连锁便利店市场,其重庆第一家店最快将在今年11月底亮相。
现状
先发制人 本土便利店广州取经
“不要认为便利店就是摆个货架,卖点小东西。它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行业,不是什么人都能吃这碗饭。”5日下午,即将赴广州考察学习的李政纲,面对重庆便利店行业当前的“乱局”,觉得压力不小。
目前,李政纲公司旗下十分利便利店有90余家,旗下另一品牌十多铺便利店有30余家。但在业内看来,李政纲近20年的“步子”,显得有些慢。
“十分利便利店,曾经历过冒进扩张的阵痛。”李政纲说,经营连锁便利店,不能让“鸟”(加盟门店)喂大就飞了。
为应对即将在渝大展拳脚的7—11,李政纲飞赴广州向对手学习,以期知己知彼,制定应对策略。
感受到压力的不仅是李政纲。
在龙头寺天宫庙小学旁一栋写字楼里,可购便利店的加盟电话,近来一直很热。可购便利店总经理赵彪还会亲自热情接待有投资意愿的加盟商。
曾在深圳经营过便利店的重庆人赵彪清楚,未来三年是重庆便利店行业的培育期。面对国际巨头抢食,本土企业要想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先发制人,尽可能抢占“地盘”多开门店。
三年前,可购公司在渝成立。2010年在南坪辅仁路开出第一家门店,目前门店数量已有103家。按计划,可购每月至少开出7家门店,今年底规模要达到150家以上。
群雄暗战 洋品牌忙着“接地气”
可购较场口店,与全球连锁便利店排名第二的罗森门店,直线距离不足10米。短兵相接的态势,让罗森难以淡然处之。
上月,在罗森三周年店庆前的媒体见面会上,罗森重庆公司总经理福田晓村坦承,过去两年多,罗森在渝经营思路有些不接“地气”。为此,罗森已与本土餐饮巨头陶然居合作,推出更适合重庆人口味的快餐。据悉,3年前罗森来渝宣称“3年开300家店”,然而,如今罗森在重庆仅开出53家门店,先后还关闭过7家严重亏损的门店。
让罗森不安的还有老对手7—11。
在罗森重庆公司办公楼对面,北城天街海怡花园楼中的重庆7—11便利店运营公司——新玖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店事宜。
5日,新玖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坤刚从日本回来,在接待本土三拨供应商后,他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11进军重庆谋划长达三年,他们正在围绕“接地气”全力攻坚。“开出重庆市民最喜欢的便利店,是重庆7—11的宗旨。”王坤明白,当下的重庆,不乏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诱惑
三年后重庆市场将超140亿
目前,除了两大国际巨头,本土还有一批连锁便利店品牌,如十分利、可购、若家、易购以及来自四川的互惠便利店等。
不过,经营连锁便利店要赚钱,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福田晓村测算过,罗森重庆在渝门店数量达到300家,才可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赵彪也测算过,可购的盈亏平衡点是门店数量突破200家。
虽然到目前为止,所有连锁便利店经营公司几乎都在“烧钱”,但是他们的投资热情和干劲丝毫没有减少。
王坤称,7—11选择此时进入,因为重庆不仅是西部唯一直辖市,也是西部经济重镇,一直保持着较高经济增速。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个时期是连锁便利店最佳进入期。而重庆的便利店行业,远未饱和。
戴德梁行调查称,按重庆主城区1000万人口计算,平均每3000人可支撑一家便利店,目前主城便利店最少需要3000多家。赵彪也称,如今重庆市场如同2005年前后的深圳市场,预计未来三年,重庆便利店市场容量将达5000家。但目前重庆市场便利店总数还不到1000家,发展空间很大。
而多位从业者称,一家成熟便利店日营业额在8000元左右,年营业额在290万元左右,5000家的营业额就是140余亿元。便利店利润率在28%左右,直接利润就有40亿元左右。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