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加快转型,打造开发区“升级版”

2013年06月18日 00:00   来源:安徽日报   

  开发区是全省加速工业化城镇化的主导力量之一,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全省各类开发区的“引擎”带动力?答案是:加快转型,提质增效,打造开发区“升级版”。

  坐落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联宝公司,是联想在国内的最大研发制造基地,今年将实现产值40亿美元。但对合肥经开区而言,引入这家企业的最大效益在于,形成了一个因联想而集聚的电子信息完整产业链。引进电子信息大企业,形成集聚效应,从而提升了整个经开区的产业水平和综合效益。

  目前,全省共有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175家,其中国家级16家,去年全省开发区经营收入高达23265亿元,成为支撑工业强省的重要增长极、引领全省科学发展的先导区。但在园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瓶颈”出现:数量多、空间小、布局散,主导产业不突出,创新能力不强、国土开发效益不高,制约了园区经济下一步又好又快发展。

  “开发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小而全’向集群化、特色化转变,由单一工业区向多功能的综合开发区转变。 ”省发改委有关专家强调,开发区转型升级,需要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产城一体发展之路。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原则上将不再新设立开发区,鼓励各市整合中心城区内相邻开发区,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和主导产业。同时,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提升开发区产业水平。

  省商务厅开发区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不仅突出与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的对接合作,也主动与苏浙沪等沿海地区合作,借脑、借力招商。 “根据开发区内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提升综合和长远效益。 ”经过多年来的高速发展,开发区对能源、土地、水资源的需求迅速增加,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已成为共识。我省鼓励开发区因地制宜,努力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

  各地着力推动产城一体化,推进开发区和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网络化。目前,合肥市开发园区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家电、工程机械等主导产业集群,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芜湖市引导各开发区错位发展,已形成汽车及零部件、家电、节能装备、光电等主导产业集群。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4月,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1565.6亿元,增长22.1%,增幅高于全省7.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58.1%;开发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8亿美元,增长25.8%,增幅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60.8%。开发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省发改委专家向记者强调:“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努力把安徽的开发园区,建成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集约用地和环保的示范区,功能完善、优美和谐的现代新城区。 ”(陆列嘉 鲍亮亮)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