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千年古村再陷拆迁风波 乡镇改造规划引争议

2013年06月24日 16:21   来源:新华日报   王宏伟

  镇江新区葛村,一座始建于南宋的千年古村落,这两年一直陷于拆迁与保护的纠葛中。记者20日来到葛村采访,见到大红的拆迁横幅已在村口高高挂起,其中一条写着:“政府修桥铺路拆旧房,百姓张灯结彩迁新居。”根据公示的葛村改造规划,该村除9座文物建筑被保留或迁建,其他近60座清代以来的老宅都将被拆除。

  然而早在2011年,省文物局即向镇江市政府发函,认为“丁岗镇葛村是古民居较为集中的村落,地方特色显著,应予整体保护,保持其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特别对现有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应当依据《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的规定实施原址保护”。当时葛村已被地方政府纳入中小企业园的规划,却遭到了村民强烈反对,有186人联合签名要求保护古村落。

  在始建于明景泰年间、至今已有550年历史的解氏宗祠里,陈列着《葛村地块规划设计方案》效果图,图上古村只留下约1/6作为古建筑集中保护区,其中解氏宗祠、解氏册分支祠、更鼓楼和榜眼第等4处文物被保留,大宅门、解朝东故居、解氏乐分支祠、解氏礼分支祠等4处文物,将从村中的其他地方被“搬迁”到集中区,大帝庙则从村外迁移过来。在集中区外,是物业用房、邻里中心、超市菜场和医疗卫生中心等新建配套用房,而最外围的,则是18幢高层公寓。

  丁岗镇党委书记徐仁兰称,丁岗是镇江新区的“南大门”,葛村即将进行的拆迁正是丁岗镇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并非商业开发,而是为了打造“现代与古典相融合,文物保护与改善生活环境相协调的现代乡镇”。早在2011年,镇里就已经丈量了葛村509户的面积,今年又丈量了剩下的二三十户,以便进行拆迁补偿,规划方案已经多次征求文保人士、党员骨干、村民代表和知名人士意见。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很多村民对拆迁千年古村落却表示强烈反对。70岁的解五生是村里自发成立的文保委员会主任,他向记者出示了一份村民们呼吁保留葛村的联名信,信中说,“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文化,留住古老葛村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就是留住了文化的根和魂。”签名的村民多达186人之多。他说:“两年来,我们的要求没有变,这么好的古村应该保护起来。”

  那么,那些要拆掉的老房子究竟怎么样呢?记者在村中细细查看,那些保存完好、仍在使用的老宅随处可见,清水砖、空斗墙、黑色小瓦、走马楼,高墙深院里最多有七进房屋,路面青石板,院落间有防火的马头墙,门头上以“麟麟送子”“福禄寿三星”及“灵芝如意”为主题的砖石雕刻比比皆是。在一口古井后的墙壁上,有一个南宋时期石雕神像,村民们说那是守护村子的井神。

  据了解,保护葛村一度是政府和村民的共同愿望。2007年,镇江新区和村民共同出资30多万元修缮解氏宗祠,宗祠门口至今还写着捐款村民的名字;2009年,丁岗镇向镇江市提交资料为葛村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列出的古建筑为67座;2010年,葛村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共登记了历史传统建筑62处。但葛村最终落选,原因很蹊跷,牵头评审的省住建厅说从未收到葛村的申报材料。

  千年葛村错失了获得“护身符”的机会。此次改造规划如果实施,古村将变新村,只有9个文物点可以幸免。早在2011年,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汪永平教授就呼吁保护葛村,并带领160名学生对镇江新区尤其是葛村的古建筑进行测绘。他告诉记者:“在江苏,能留下60多座古建筑的传统村落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如果按照不是文物就可以拆的逻辑,那么葛村未来的命运就是,文物保住了,古村落却消亡了。那些古建筑虽未被定为文物,但它们共同构成了古村的结构和肌理,是千年古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认为,“摧枯拉朽式的拆迁是在斩断农村社会的文脉,而我们的现代化太应该留下这样的古村落来展示传统的乡村文明。”

  有数据显示,全国230万村庄中,保存较好的古村落已由2005年的约5000个锐减至目前的两三千个,现在几乎每一个月就有一座古村落在消失。所以,如何保护古村落,如何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深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我国乡村文化,已成燃眉之急。

  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党委副书记赵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葛村村庄改造工程还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并非最终方案。采访中记者也明显感受到,地方政府确也有意保护古村落,保护历史文化,对葛村的改造并非为了商业利益,只是在保护理念上存在着差距。其实,有些文化的保护不是靠热热闹闹地“打造”,而是必须尊重其历史内涵、文化意蕴、本土气质。对葛村来说,最好的古村落保护应该是“整体保护”,而不仅仅是保护文物。(记者 王宏伟)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