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在"烧"盈利模式却未找到 打车软件还能坚持多久

2013年06月26日 09:43   来源:解放日报   

  出租车司机每天通过手机打车软件完成每月任务量,能额外得到近百元奖励;乘客用打车软件预约成功,在微博晒单,就可获得上网流量……今年以来,“大黄蜂”、“快的”等一款款“打车神器”争抢市场日趋白热。钱在“烧”,盈利模式却至今尚未找到。打车软件行业还能坚持多久?

  打车软件应时而生

  如何解决“人等车、车找人”的困局,一直是交通部门的头疼事。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问题似乎有了解决的可能。2011年,在伦敦,一款名为“Hailo”的打车软件一经推出,迅速风靡。设计者布莱格曼表示,全世界大城市的消费者为打到出租车,每天浪费约100万个小时;而出租车驾驶员因市场效率不高,每天损失几千万英镑。Hailo平台将独立的出租车司机连接成一个整合社区,同时让乘客预订出租车更快捷。

  2012年发起于杭州的“快的打车”,可以算是国内该行业的鼻祖。公司CEO赵冬表示,自2012年进入上海以来,目前已经占据上海市场的70%以上,订单量超过10万,订单履约率超过90%。今年4月23日,“大黄蜂”上线iPhone、An-droid系统,凭借定位准、速度快等优势实现后来居上。记者登陆“大黄蜂”看到,附近3公里内空车的实时位置一目了然,轻敲屏幕即可向司机招手,通过地图上的精确定位,将“人找车、车找人”的过程简化;成单后,用户和司机互相打分,建立个人诚信系统,无故“飞单”3次的用户和司机将被系统列为黑名单。

  “烧钱模式”能否坚持?

  “如果说打车软件是一场千米跑,那现在大家只跑了10米路程”,“大黄蜂”创始人——原土豆网的COO黎勇劲说。

  然而,企业最终目的还是要盈利。据了解,国外打车软件盈利采用扣点方式,软件公司会根据出租车供求状况,向司机端收取10%左右的服务费或向乘客收取约5%的服务费。然而,这类盈利模式在国内城市似乎行不通。出租车司机坦言,“之所以用打车软件,关键还是丰厚的奖励,如果奖励没了,兴趣也就不大了。”乘客也表示,如果要收服务费,那还不如直接向出租车电调中心订车。

  事实上,在“烧钱速度”堪比团购网站的打车软件领域,很多先行者已经成为“炮灰”。“快的打车”CEO赵冬表示,现在盈利模式确实还没想好。但他坚信,现在的关键是占据市场占有率,随着行业规范,最终能生存下来的也就几家,市场稳定后,很多收费渠道就可开拓,“现在最重要的是坚持活下去!”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