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书法家创作、农家乐为一体的乐都怡鑫苑里,每到周末都有许多书法爱好者前来创作书法、品尝农家饭菜。将乐都县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和农家乐合二为一、将文化体验与旅游相结合是主人孙学平的创新。开业以来,生意非常不错,每个周末都有从县城、省城来创作书法的爱好者,品尝农家饭菜的游客,既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地方,又挣到了钱,可谓一举两得。
在乐都县城华荣生态休闲园内,游客侯有花正在采摘大果樱桃,她在感受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着果树下边摘边吃的采摘乐趣。经理孙长恩告诉记者,由于现在城市生活节奏比较快,节假日城里人都喜欢到农村尝农家饭、观农家景,针对这种消费需求,他们开了休闲农家院,让城里人品农家菜、感受田园风光。
近年来,乐都县以建设青海旅游重点县为目标,以瞿昙寺和柳湾彩陶两大优势品牌为龙头,以景区开发、品牌打造、宣传推介、优化服务为重点,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着力打造生态休闲、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河湟文化等旅游品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县实现旅游收入11566.9万元。
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长期融合的乐都不乏美誉:“人文乐都”、“彩陶王国”、“南凉古都”、“高原小故宫”等,随着每年举办的高原赏荷节,河湟民间射箭邀请赛等活动也逐步被外界所熟知。与此同时,乐都县还让农村资源参与旅游文化区域分工合作与竞争,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打造。在政策推动下,乡村休闲旅游业迅猛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家乐”应运而生。旅游文化品位及现代服务能力的迅速提升,推动了乐都县文化旅游市场的大发展。
按照“文化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乐都县充分利用交通便捷、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易受西宁、兰州两大省会城市辐射的优势,确立了以史前文化旅游线、自然风景旅游线等众多符合乐都旅游发展的新线路。依托甘青公路、南北大通道、乐化公路和景区公路等交通网络体系,开发打造史前文化旅游线、宗教文化旅游线、生态休闲旅游线、农业观光旅游线路、河湟文化旅游线路、“农家乐”休闲旅游线。
注重挖掘现有的地方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民间社火、地方曲艺、青海花儿融入到乡村茶园、“农家乐”等场所,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和文化服务。目前,县博物馆馆藏文物36322件。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瞿昙寺花儿会、南山射箭、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山跑马、高庙社火、洪水火龙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家乡(马术)、高庙镇(社火)、下营乡(射箭)、洪水镇(“火龙”)、瞿昙镇(“花儿”)等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特别是高庙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风格独特,成为民间艺苑中的一支奇葩。
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传统服务业、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保险等新型服务业也快速发展起来,农超对接、家电下乡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稳步实施,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0.56亿元,较2007年增加10.3亿元。
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特色文化旅游为龙头,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县旅游基本形成六大精品旅游品牌,即以柳湾原始公共墓地为代表的史前文化旅游品牌;以瞿昙寺、药草台寺、央宗寺、石沟寺等位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品牌;以药草台、仓家峡、央宗林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品牌;以农业园区核心区和辐射区为代表的农业观光旅游品牌;以民俗风情园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旅游品牌;以河湟碑林、九曲黄河灯阵、南凉古城、县城滨河景观带为代表的河湟文化旅游品牌。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2亿元以上。(海东时报)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