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被瓦解的“城市梦”
后山居民不得不拾起行囊,离开这片曾经寄托着自己“城市梦”的地方。
从城里捡回来的一个破旧沙发成了后山人乘凉的地方。
后山的年轻人要重新找寻生活的出路。
很难想象在天河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还有这样脏乱之地。
执法人员对后山的猪棚进行拆除。
猪棚被拆除后,养殖户将剩余的猪拉出去卖。
这张晚上睡觉的床正被他们自己拆除。
1990年,19岁的施全才从广西上灵来到棠下后山时,眼前看到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坟墓,没想到一住就是23年。这些年间,他看到一拨又一拨的外地人迁徙而至,这些外地人在这里搭窝架棚,养猪种菜,收捡垃圾,或在城里干最脏最累的活。
这是社会食物链中最底层的人群,他们在城中隐秘地生活,任由自己的命运和城市交织在一起。白天,他们是某个潲水回收者、卖菜的菜农或城市的拾荒人,晚上,他们回到这片赖以歇息的山头,这里至少还有一张属于他们的床。
只看周边高档的住宅小区的话,很难想象在天河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还有这样的脏乱之地——黑色是这个村子不变的主色调。晴天,猪潲水和焚烧垃圾的味道会弥漫整个山头;雨天,孩童和猪和鸡和狗一起在泥地里打滚。
这种体验从沐陂南路走进山头的过程尤其明显。沿着车陂农场路往里走,不断看到路边设有大大小小的废钢材厂和垃圾回收场等。这些由泡沫、铜线、塑料袋和旧木板等废旧物堆起来的垃圾山被随处堆放,如同进入了一座“垃圾海洋”。
走进山脚下的水塘附近,只见水色发黑,蚊蝇乱飞,一座水塘被垃圾结实地塞满着。不少棚屋绕着水塘而建,屋棚间,各种黑色的动物随意出没。一路上猪叫声、狗吠声此起彼伏,每隔几十米就能看到有狗随意躺着,间或有鹅群、鸡群窜到路中间来。
一年又一年,他们默默地养猪、打工、种菜、收垃圾,老乡带老乡,一批人走了,一批人又来了。“最多的时候,整个山头住着近千人”,施全才说。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些居民的存在。
直到城里人觉得他们污染了空气——近年来,由于养猪和焚烧垃圾带来的臭气,周边居民一直在投诉这里的“非法居住者”。今年以来,此地的非法屋棚整治工作一直在进行,围绕在水塘周围的屋棚正一天一天被拆除,住在里边的人们也不得不离开。
环境脏乱、人流混杂、基础设施匮乏,这是棠下后山的真实写照。但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类似这样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居民区,其存在逻辑却不容忽视——外来人口由于农村谋生困难的推力,城市有更多谋生机遇的拉力,农村向城市的迁徙难以阻挡。
后山居民是城市变迁的一个缩影。“这里的每一条山路都是我们踩出来的,我们才是这里的开荒者。”即使自诩为山头的“开荒者”,即使离开的时候毫不甘心,但他们仍不得不拾起行囊,离开这片曾经寄托着自己“城市梦”的地方。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