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污染河水12日流抵西江 专家:不会影响水质

2013年07月09日 17:23   来源:大洋网   除署名外

7月7日,肇庆封开县南丰镇,因为江水可能受到污染,一名男孩从自己的水井中取水。

  最新进展

  贺州水污染事件责任人已被控制

  据新华社电 记者8日晨从广西贺州市政府了解到,在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紧张排查,贺江水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已于7月7日23时被发现,肇事企业已锁定,有关责任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目前,水体清理工作正在全力进行当中。

  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进入第四天,专家昨日预计,受污染河水前锋12日左右到达西江,但污染物进入西江前逐渐被稀释,水质将达标,届时不会影响西江水质。据悉,贺江水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已于前日23时被发现,肇事企业已锁定,有关责任人已被公安机关控制。而受到污染的贺州合面狮水库为缓解蓄水压力,昨起开始放水,估计对贺江下游污染物浓度有所影响。

  省环保厅

  继续监控贺江流域水质

  受污染水库昨开始放水

  昨日,记者从广东省环保厅获悉,7月6日上午获悉广西贺江检测出重金属超标情况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目前,广东继续密切监控流域水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此次事件。

  据昨日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广东贺江干流中铊浓度为:贺州南丰交界断面0.00019毫克/升,南丰镇南丰水厂断面0.00021毫克/升,都平镇都平水厂断面0.00021毫克/升,白垢镇白垢水厂断面0.00014毫克/升,大洲镇断面0.00007毫克/升,江口水厂上游1公里断面0.00007毫克/升,贺江入西江口前断面0.00006毫克/升。监测结果表明,贺州南丰交界断面、南丰镇南丰水厂断面、都平镇都平水厂断面、白垢镇白垢水厂断面铊浓度略为超标,超标倍数最大的是南丰水厂和都平镇都平水厂断面(均为1.1倍)。

  据悉,从7月6日12时至7月8日7时,贺江大洲镇断面下游河段及西江干流各监测断面铊浓度均达标。广东省境内所有已测断面镉浓度均达标。另据广西方面通报,由于上游地区下雨,为缓解蓄水压力,昨日起合面狮水库开始放水,预计对贺江下游污染物浓度有所影响。

  调查组专家

  污染水团已进入广东境内

  事件预计将持续7至15天

  昨日,记者采访环保部华南环境科研所副所长许振成获悉,贺江水污染事件中受污染的水团前锋预计12日左右进入西江,但到达广西和广东的贺江横断面时水质将逐步达标。他明确表示:“这些污染水团对西江水质影响轻微,届时西江水质将完全达标,绝对不会有问题!”

  据悉,6日前已进入贺江广东段的污染水团前峰,因7日已关闭合面狮水库放水而被切割来源,受区域干净来水稀释,该水团将在贺江逐步达标后才进入西江。据悉,随着合面狮水库的放水,广西方面正在专家组指导下积极应对,尽量降低超标倍数以减轻对广东的影响。

  许振成告诉记者,因合面狮水库近期来水较大即将蓄满,从8日零时起已按80立方米/秒的流量放水,受其影响,从今日起,污染水团主峰将逐渐进入贺江广东段,并使水质在两省交界断面超标2倍左右,在江口断面也将超标1倍左右,这水团将在12日左右进入西江,但对西江水质影响轻微,届时西江水质将会完全达标。

  据悉,当前污染前峰已进入广东,将以每天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下游推进,如不发生重大水情变化,事件预计将持续7至15天左右。

  疑问

  为何鱼死5天后才知是污染?

  回顾此次水污染事件,7月1日,广西贺州市贺江部分河段网箱出现死鱼现象,7月5日,贺江合面狮水面死鱼现象加重,当地向自治区环保厅报告情况,经监测才发现,原来贺江上游马尾河口至贺州市与广东省交界处江段水质中的镉、铊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从广西方面出现死鱼到检测出水质超标,居然用了5天时间。用许振成的话来说,这凸显了当地“对刻意办黑厂靠污染环境赚黑钱的情况认识不到,以及环境监测能力不足”。

  众所周知,贺江属西江支流,其水污染将直接影响到下游广东的饮用水安全,那么,面对这些直接影响水源保护地水质的河段,难道水质超标预警只能靠鱼?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预警监测技术?

  记者昨日采访了水质监测专家、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原副总工程师曹永旭,曹告诉记者,国家对河段水质的监测有设基础指标,如对水中的重金属监测,一般常规监测指标是铜、铅、锌、镉、六价铬和锰等几种,以人力采样、分析、监测为主。“就拿这次贺江出现过超标的镉来说,也不是天天去测,可能自来水厂定点监测会做到每天一测,但就拿这次发生污染的地段来说,属于两省交界,监测频率肯定是比中心城市河段要低的。”曹永旭解释说,水质监测受距离、人力、仪器、经费等各种外在客观条件所限,有些较远地区水质是每月一测,一些路段偏远路又难走的地方可能一年也就1~2次,因此,很难做到恰好在污染之后就立刻监测水质,所以出现了这次监测信息出现滞后的可能。广州市环保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于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常规是每月监测一次,指标有详细规定。如果上游发生污染事故,省里会根据污染情况统筹处理,上游沿岸也会有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应急预警。

  水体受污染要靠鱼来监测?

  那么,如果这次水污染时间中没有出现这些鱼,是否意味着这些有害的重金属就会进入水源保护地,进而危害广西和广东人的饮用水安全呢?“鱼类其实是一种有效的生物监测和预警手段,不少自来水厂会在前置的取水口专门养鱼,通过观察鱼的特殊回避特性来看水质是否出现污染,如香港的自来水厂,就有养一种特殊的鱼种,专门可以对水中的几百种毒物产生敏感反应,水厂人员通过观察鱼类也可直观看出水质是否出现异常”。

  为何铊不纳入水质常规监测?

  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各地的水质监测情况并没有实时公布。而环境监测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如果上游发生污染事故,省里会根据污染情况统筹处理。但像铊这样的重金属,并不在常规水质监测指标内。”对于此次污染事件的“元凶”铊,据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局长周全介绍,铊并非常规水质监测的污染物,即使是常设河口断面的监测仪器都没有分析,粤桂两地都只有省级环境监测部门能够分析其含量。“污染事件曝光后,每小时从江水取样后,环保部门都要开车几个小时到南宁或广州进行检测,所以我们的数据也有滞后性”。

  为何铊不纳入水质常规监测指标?曹永旭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铊属于稀有金属,一般在稀土矿产较多的地方才可能出现超标,因此各地政府会根据实际决定是否要加测这一指标。记者了解到,如果要测铊,配备的监测分析仪器大约要200万元,价格较为昂贵,“国家对环保基础建设的投入有限,所以有时候也会成为一个‘很头疼’的问题”。(《信息时报》记者 熊佳焰 通讯员 梁光源(除署名外)摄影 《信息时报》见习记者 康健)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