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北京金融工作会议上,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公布全市投融资情况显示,截至5月末,今年本市实体经济通过贷款、债券和股票等方式,合计融资5643.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322.3亿元,其中直接融资占比达50.7%。
“全市实体经济融资渠道继续拓宽,资金来源丰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资金来源于保险、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机构、银行间市场支持市属非金融企业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市属企业股票等。此外,1至5月,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725.4亿元。
今年以来,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力求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对货币增量的控制总体较紧。为应对这一金融形势,相关部门表示,本市融资需向中小微企业、民生保障、环境治理等实体经济领域倾斜。
会议公布的数字显示,北京信贷和保障房私募债成为保障房领域的主要投资渠道。北京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为663亿元,比年初增长7.6%。本市已有市保障房投资中心等7家保障房承建主体累计发行保障房私募债284.3亿元,支持了36个保障房项目。本市土地储备机构今年新增债务843亿元,涉及银行贷款、保险(放心保)资金、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末,本市中资银行投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936.9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城市交通、城市水资源和供水设施、城市生态设施贷款的累放增速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小微企业和社区金融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北京市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高度关注不良贷款变化趋势,严防贷款“空转”、多投融资、过度融资和担保圈风险,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严防外部风险传染。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