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皖夏粮实现“十连增” 增量占全国近两成

2013年07月16日 00:00   来源:安徽日报   

  记者从省农委获悉,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省夏粮总产达267.7亿斤,增产7.4亿斤,增量占全国夏粮增产总量的19%,实现历史性的“十连增”。

  去年以来,秋种干旱、冬前弱苗使夏粮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夏粮夺取丰收实属不易。省农委负责人介绍,从种植面积看,夏粮总面积约3710万亩,比上一年增长0.6%;单产360.8公斤,比上一年增长2.23%,面积和单产的增幅都超出全国水平。夏种期间,省委、省政府统筹谋划,科学部署,动员部署各地立足抗旱抢种,造墒播种确保种足种满。针对越冬期小麦苗情偏弱的状况,我省突出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实现壮苗越冬,全省累计追施返青肥2167万亩。省财政安排3000万元支持33个小麦主产县实施追施拔节肥补贴,扩大拔节肥施用覆盖面;提前落实中央财政18170万元“一喷三防”补助政策,统一开展赤霉病预防和“一喷三防”作业;继续切块安排3.98亿元,对41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示范农户增加补贴。

  科技依然是夏粮增产的主要支撑,我省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建设20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切实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去年秋种期间,各地落实良种补贴,主产区良种实现全覆盖。共采购小麦良种3.15亿公斤,比上年增加约250万公斤。全省增产潜力大的半冬性小麦品种比例继续增加,达到86.4%,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科学播种技术进一步到位,小麦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和土壤药剂处理面积3294万亩,比上年增加277万亩;小麦机械化播种面积3230万亩,机播率88.6%;旋耕施肥播种镇压一体化作业面积达850万亩,比上年增加40万亩;追施拔节肥3648万亩,比上年增加528万亩,促进了苗情转化。

  夏收期间,我省遭遇降雨考验。为此,全省开展“南机北援”行动,安排南部稻区与北部麦区“点对点”对接。省财政紧急下拨2000万元小麦抢收专项资金,用于小麦抢收期间收割机转移调度和作业补贴。高峰期主产区日投入大型收割机11.1万台,机收率则稳定在96%以上,做到颗粒归仓。 (史力)

(责任编辑:王姣雁)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