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早的全能型“杠房”师傅,到后来专门从事整容行业的整容师,再到从大学专业学习并走向这一岗位的80后年轻人,他们完整地串联起了新中国成立后八宝山殡仪馆三代遗体整容师的传承,三代人的交替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殡葬行业由传统向专业的转变,以及现实中普通人殡葬观念的转变。
据统计,目前全北京平均每天有600多人因各种原因走向生命的尽头,由于亲属越来越希望逝者可以享受到人性化的殡葬服务,今年下半年,八宝山殡仪馆将在全市率先推出遗体养护服务,包括沐浴、消毒、烘干、按摩、穿衣、修复等一系列服务环节,同时遗体清洗和更衣环节还有望通过透明的大玻璃视窗让家属可视。
最关键 整容影响对殡葬服务的评价
旧时,人们称出租殡葬用具和代为安排仪仗鼓乐等的铺子为“杠房”,后来这个词便成了从事操办逝者身后一切事宜的行业人的代称。解放后,京城的第一代遗体整容师就从“杠房”师傅而来,但那时,这些师傅并不单一从事整容工作,有的人要同时兼负火化、搬运遗体等多项工作。
随后,凭着师带徒弟的方式出现了第二代整容师,并逐渐变为专门从事这项工作。八宝山殡仪馆已经53岁的刘瑞安师傅算是其中的代表。他以精湛的技术手法,让包括已故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社会知名人士以及普通百姓共20多万逝者温暖地走向生命终结,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和高级技师。
如今,随着希望“让死者有尊严地离去”理念的成熟,许多80后加入到遗体整容师的队伍当中,他们中既有由上一代师傅手把手带出的徒弟,更增添了从现代殡仪与管理事业专业毕业的年轻大学生整容师。
“在众多环节中,整容是衡量整个殡葬工作的关键一步。”负责诸多项殡葬事务的八宝山殡仪馆服务中心主任周卫华说,亲友逝去给人带来的打击和痛苦是巨大的,唯有在最终的告别时看到逝者安详平静地离去才能给世人带来最后的一丝慰藉,因此遗容整理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世人对一系列殡葬工作服务质量的评价。
遗体整容不仅仅在于“化妆”,而是一项十分细致和复杂的工作。周卫华说,如果逝者的眼睛处于半闭合状态,整容师就要想尽办法使其闭合;有的老人瘦得两颊凹陷,就要填充、用针挑起来;还有的逝者嘴巴没有全部闭合,就要完成啮合,而且要保持力道和角度的准确;就连有些疾病可能造成的皮肤松弛、面容变色、耳朵发紫等细节的改变,好的整容师都能最终处理成正常状态。
最尴尬 青清班“月入万元”是误传
在过去,从事“杠房”行业的师傅一般都是家族内世代相传,子承父业,而且收入比较丰厚。因此,那时一些家境贫寒、文化程度低的人,也会为过上较好的生活拜师学习这种技能。
当记者问及青清女子整容班三个女孩的收入时,她们的回答却基本是在2000至3000元之间。周卫华告诉记者,大多数殡葬单位遗体整容师的收入并不高,因为像八宝山殡仪馆这样的单位属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是基本固定的,而且都维持在普通水平,不同人员的工资差别主要是由于工作年限的长短和技术职称的高低所致。
同时,青清女子整容班的出现是因为近年来一些家属提出由男整容师为女性逝者,尤其是年轻的女性逝者化妆、更衣不太方便,应该有女整容师为她们进行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于是,打破男性从业传统的青清女子整容班在去年底正式成立。由于三个女孩工作时间较短,而且尚属于聘任制员工,所以“月入万元”完全是外界误传。至今,和别人一起合租的赵荻在每月付完房租后,也会像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需要精打细算地生活。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遗体整容师行业的确存在着一定的混乱问题。一位从事殡葬行业近20年的人员透露,目前,除了正规的殡葬单位有遗体整容师外,社会上也存在一些个体经营者,收费不透明,甚至有些从业者还私下与护工联系,一旦有人去世,护工会向家属推荐这些个体的整容师,从中提取回扣。而正规的殡葬单位在收费方面则由市有关部门统一定价,价格合理稳定。
最人性 “零度保存”有望下半年推出
如今,逝者家属对殡葬服务提出了更加人性化的要求,不仅希望告别等一系列环节都能够表现对已故亲人的情意,也希望能在沐浴、穿衣等环节能亲自参与,陪逝者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记者走进八宝山殡仪馆中的告别厅、守灵室看到,各个房间中的内饰大大减少了黑、灰、蓝等冷色调,而是改用温暖、平和的黄、粉等暖色调,并增加了家属休息室等人性化设施。
八宝山殡仪馆馆长曹丽娟介绍,今年下半年殡仪馆将推出的“遗体养护”服务也是为了更好地让亲情贯穿于殡葬服务中,“这项服务包括沐浴、消毒、烘干、按摩、穿衣、修复等一整套项目,目前已引进了专门用于沐浴的机器,在清洗过程中,家属还可以透过大玻璃视窗实现可视。
“同时,殡仪馆已聘请相关专家研究了最新的防腐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曹丽娟说,新的防腐药剂能减少刺激气味。
此外,下半年殡仪馆还将实行遗体的零度保存服务。曹丽娟介绍,现有的冷冻储存虽然是最主要的保存方式,但因为温度过低,逝者显得不够自然,会为告别仪式增加冰冷感。而最新采用的防腐技术为实现零度恒温保存奠定了基础,这让逝者看起来更自然安静。 J235
补白
遗体整容师的“尴尬”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遗体整容师们总要长期接触死者,但是,与工作对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相比,生活中的很多“尴尬”更让他们不知所措。“不能跟人握手,不能说‘你好’、‘再见’等一些看似平常的用语”,许多整容师说,这些不成文的禁忌不仅是他们和社会上很多人的相处之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他们和社会的距离感。此外,殡葬行业内还有工作人员要连闯“四关”的说法,包括工作时的“恐惧关”,世俗偏见的“非议关”,恋爱时的“婚姻关”,结婚后的“生育关”。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行业的工作人员经常会遭到世俗的偏见和歧视,一些人甚至认为他们是低贱、晦气、不吉利的。其实,遗体整容师仅仅是社会上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从事着帮助人生画上完美句号的工作,如果要说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许是工作让他们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真实深刻的定义。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