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舶来宝石矿 琢出"玛瑙村"

2013年08月02日 10:54   来源:新华网   巫奕龙

  厦门没有玛瑙矿藏,却有全国首屈一指的“玛瑙村”——海沧区东孚镇东埔村。从巴西、乌拉圭、马达加斯加等国进口到中国的玛瑙原石,8成流向东埔及周边村落,经过切磋琢磨,蜕变出晶莹璀璨的玛瑙工艺品。

  东埔与玛瑙结缘,起于磊鑫缘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武阳与台商蔡先生的奇遇。22年前,有意到海沧投资办玛瑙加工厂的蔡先生一下飞机,就搭上了东埔村村民张武阳的出租车。张武阳力荐蔡先生到当时仍是贫困村的东埔办厂,一来二往,两人结下深厚情谊。

  由于管理不善,加上独家生产经营成本高,3年后,蔡先生难以为继,力劝张武阳收购玛瑙加工厂,将技术、销售渠道和原料来源和盘托出。

  创业艰难,张武阳及其合伙人历尽艰辛。没有资金,他们四处告借,多方筹集;当地市场未成气候,他们带着产品,走南闯北找市场。

  “一年后,我们赚了20万元。”张武阳说,“村里很多人都想做,我们就教大家做,大家一起做,才能把产业做大,市场做大。”

  如今,东埔全村近400户家家从事玛瑙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周边村庄也纷纷加入,现有玛瑙企业和家庭作坊500多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逾3亿元,玛瑙手镯占世界市场的九成。

  2010年,已是海沧区玛瑙协会会长的张武阳怀着感恩的心赴台拜访蔡先生,发现他竟然成了出租车司机。蔡先生了解到自己播下的玛瑙产业种子,在东埔长成参天大树,十分欣慰。

  “我们之所以能将玛瑙产业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张武阳说,嫁接丰富多彩的雕刻艺术,极大地增强了东埔玛瑙产业的“文化味”和发展活力。

  早期的东埔玛瑙,多是简单加工,产品单一,以手镯、圆珠为主,附加值低,销售人员常常“提着几麻袋玛瑙找市场”。

  2001年,东埔玛瑙参加每年9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一举成名。“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之后销售就省事多了。”张武阳说。

  次年,拥有200家店面的东埔玛瑙一条街开始兴建,形成适宜手工制作的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许多客商慕名而来。与此同时,张武阳等企业主开始从全国各地聘请雕刻师,东埔玛瑙产业逐渐进入精致化发展阶段。

  张武阳说,玛瑙比翡翠硬,雕刻方法相同。尽管近年来玛瑙不断增值,但与翡翠等宝石相比,仍然便宜得多。因此,玛瑙产品更着重于文化、创意和工艺,最后才是材质。为此,他从福建莆田、河南、辽宁等地聘请了几十名雕刻工艺师从事创作开发。

  在东埔玛瑙一条街的磊鑫缘总店里,一尊“老子出关”的玛瑙艺雕将七八种巧色巧妙利用,生动再现了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的情景,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像这样的材料,颜色杂,以前就当废料丢了。”张武阳说,

  如今,数万元、数十万元一件的玛瑙雕刻在东埔已司空见惯,品牌建设也日益摆上重要日程。2011年起,海沧区每年举办玛瑙文化旅游节,广邀全国各地玛瑙企业参展,力图打造海沧乃至厦门新的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邓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