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纪行之拉萨河畔甜茶带来的新生活

2013年08月02日 02:01   来源:SRC-1968   

格桑的甜茶馆生意红红火火。蓝智康 摄

  塔荣村特点:

  塔荣村位于尼木县塔荣镇,距拉萨市约140公里,是一个农业村,第三产业较为发达。走进塔荣村除了感受当地群众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可品味历史、文化的厚重,这里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的白面具藏戏,还有拉萨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遗迹尼木县烈士陵园。

  也许你对塔荣村不熟悉,但是说起白面具藏戏你也许并不陌生。众所周知,尼木县白面具藏戏是每年拉萨雪顿节不可缺少的藏戏节目,而表演白面具藏戏的就是塔荣村藏戏队。

  白面具藏戏流传到尼木已有800年的历史,目前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来到这里,我们《拉萨河纪行》采访组有幸采访到了塔荣村现年77岁的白面具藏戏第四代传承人欧洛巡巴。

  欧洛巡巴老人从10岁开始学习白面具藏戏,一直到24岁才学成出师,塔荣村藏戏队现在加上他共有20个成员,每年雪顿节和望果节,他们都会去各地演出。藏戏队刚开始在村里自己组织排练,后来尼木县文广局在县里专门给他们开辟了更好的排练场所。老人每天下午去县里指导排练,因为年龄的原因,老人一般都只是在队里担任教练的角色,指导队里其他成员,同时还带了18个徒弟,他说希望白面具藏戏后继有人,现在村里有个叫桑珠的年轻人,是他的重点培养对象。

  老人开心地对我们说,今年他将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传承人,到时候每年能拿到一万元的国家补助,再加上节日期间到各地演出也会有一部分补贴,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塔荣村为塔荣镇党委、政府所在地,紧邻县城,全村现有278户、1239人,是一个农业村,村里除了一部分人靠表演白面具藏戏取得收入外,因为离县城近,所以村里其他的年轻人也大多经营一些副业,以增加家庭收入,个体工商户格桑便是其中一位。

  初次见到格桑,是在他经营的甜茶馆内,他正忙着招呼前来用餐的客人。走进格桑家的甜茶馆,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整洁有序,前来喝茶的人络绎不绝。“这个甜茶馆虽然不大,但是一年的收入至少在五万元左右,每天早上8点开始营业,很多人都会来吃碗藏面,喝杯甜茶当做早餐。”格桑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对我们说。格桑自2005年开始经营的这间甜茶馆,之前还开了一间鞋店,这家鞋店目前也还在经营,因为忙不过来,格桑的妻子和妹妹在甜茶馆里帮忙,而鞋店就只有雇人照看了。

  看着格桑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我们提出想去他家看看,格桑爽快地答应了。开车两三分钟的时间,我们就来到了格桑家。迎接我们的是一只残疾的小狗,看到这么多陌生人来到家中,小狗冲着我们汪汪直叫。“这只狗是我3年前捡来的流浪狗,看它没了双腿挺可怜的我就把他收养了。”格桑说。

  格桑家是一栋临街的二层小楼。这栋二层小楼是格桑自己拿出18万元、政府补助了7万元,一共花了25万元修建的。走进宽敞明亮的客厅,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现在的日子好了,这些以前只有城市家庭里才有的东西,现在我们也有了,一点也不比城里差,这都得感谢党和政府的富农惠民政策,让我们过上了现在这样幸福的日子,所以2008年的时候我也申请入了党,现在也是一名党员了。”格桑自豪地对我们说。

  因为房子临街,所以他特意给一楼盖了4间门面房。“现在国家政策好了,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家在政府的帮助下盖起了漂亮的安居房,房子盖好了总得添点新家具吧?所以这4间门面房拿出两间来出租,剩下两间开个藏式家具店。”格桑自豪地介绍。我们不禁为眼前这个朴实善良的农民起了敬佩之心,对于没有上过多少学的他来说,竟然有这样灵活的头脑和远见。

  今天的塔荣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感受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的白面具藏戏,还有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和拉萨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遗迹尼木县烈士陵园。尼木县烈士陵园主要是为了纪念平叛期间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烈士陵园内集中葬有为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英勇牺牲的73位烈士。

  看到今天的塔荣村,我想烈士没有白白牺牲。他们将长眠于此,看着塔荣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社会主义新西藏发生的巨大变化。

  怎么去:塔荣村位于尼木县塔荣镇,距离拉萨市区约140公里,自驾车前往需要2小时左右。

  看什么:这里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的白面具藏戏,还有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和拉萨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遗迹尼木县烈士陵园。

  吃什么:来到这里,可以到格桑家的甜茶馆,喝上一杯香甜的甜茶、吃上一碗美味的藏面。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