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从最大气到最苦逼,上海从最奢华到最傲娇,南京从最伤感到最钝感……15年前杂志上一份《城市魅力排行榜》,变成了如今新周刊评出的《城市异化排行榜》,最近,这份新榜单在网上疯传,“最钝感”的评说特别引用了南京作家叶兆言的话。对此,南京人表示“躺枪”,一批网友高喊“黑我大南京”,而叶兆言等知名作家昨天接受晨报专访时,或淡然或批驳,各有评说。
“多大事”意指“不思进取”?
南京之所以被打上“钝感”的标签,缘于杂志榜单的一句话点评:“没有江南,古都在消失,拼不过GDP,比不过精致温润,‘025’在江南的城市群中沉默不语。”
文章特别援引了江苏籍知名作家叶兆言的文字,“这是一个不南不北、不伦不类、又冷又热的城市”。
榜单调侃道:“在六朝古都的光环下无所作为,在一个拼GDP的时代,只有默默地依靠钝感力来保存自己省会城市的尊严,就像南京人的口头禅是‘多大事啊’。身份证3201开头的南京人被称为‘南京大萝卜’,意指保守、实在、不精明、没棱角、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接下来的这段话,可能是不少南京网友怒喊“遭黑”的原因。文章说:“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南京只是苏北的老大,苏锡常通过修路、架桥拉近与上海的距离……南京只好拉拢一下周边小兄弟。今年传出消息,随着宁镇扬同城化,三地将逐步推进区号统一工作,将会共同使用南京区号025。其实大家都明白,除了可以节省几毛钱话费,025真没多少含金量。”
网友被戳痛高喊“黑我大南京”
从1998年的魅力城市排行榜到2013年的城市异化排行榜,南京由“最伤感”变为“最钝感”的城市。“钝”这个字,戳痛了一批网友的心。不少网友在转发榜单时,以“黑我大南京”来表示不赞同,一批网友认为文章太过偏激。
“大萝卜很好啊!说明没有心机,包容各路宾朋!”西祠上不少网友表示“钝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都是贬义词,在贬低南京。有网友直接点评:“作者估计没来南京生活过,不了解这座城市,没有发言权!”
一批网友“压着火”评论说,尽管欢迎批评,但南京人的“大萝卜”绝非“钝感”,而是“骨子里的敦厚,不计较。南京正以这种‘多大事’的特质,往国际化大都市发展。”
不少网友认同调侃 鼓励南京改进
记者浏览发现,也有不少网友对“最钝感”感触深刻,认为榜单点评犀利,调侃到位,表示认同之余,勉励南京加油改进。
网友lovefeiy :确实不思进取,而且给人一种感觉,不霸气,不自信,不大气。
网友JESSIE心晴:“最伤感——最钝感……我突然想起来《看见》里面写的话,说人们还能笑的时候,是最不容易被打败的。南京人就是这么洒脱,干神马都是多大四啊~笑笑哭哭闹闹真性情得很。也许每个城市的气质都是有渊源的吧~~
网友天马行空的图腾:“南京人其实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网友@滨江风光:“南京钝感吗?还真的有点像哦,南京人大萝卜反应迟钝,思想不够敏锐,需要改进。”
■各路评说
知名作家叶兆言
南京好就好在对什么都不当真
热转榜单将南京评为最钝感的城市,开篇便引用了知名作家叶兆言的一段文字,“这是一个不南不北、不伦不类、又冷又热的城市”。
昨天,出生在南京的叶兆言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听到榜单里的“最钝感”评说,第一反应便是,“南京这个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不少网友觉得“钝感”这一词语批评意味大、负面含义多,叶兆言以南京人惯用的一句“多大事啊”笑对所谓“负面”。
至于“大萝卜”的说法,叶兆言说:“挺好的,我在书里就说过为什么喜欢‘大萝卜’这个称呼了。”在他看来,文字被引用来评述南京,网友们热议纷纷,“没有必要太当真,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嘛。”
有一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叶兆言说:“一个人对城市的看法,还受到他的心情的影响。心情不一样,看法也不一样嘛。”他认为,“一个城市应该是宽容的,允许别人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南京这个城市,好就好在对什么都不当真。”
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馆长周道祥
用“钝感”不如用“中庸”
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馆长周道祥听记者说起这份榜单,表示“很新鲜”也很关注。
在他看来,“钝感”这个词,某些方面契合了南京特色:南京经历六朝风风雨雨,居民经过几次大换血,所以“南京人心胸宽阔,对外不排斥”,而在某些方面,“南京不愿意与其他城市一争长短。和做人一样,不那么张扬,比较含蓄,但是一直在努力做。”但他认为南京最重要最好的特质是“有的时候做得不好,发现后马上进行改正,把它做好。”南京人文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一直在被挖掘和弘扬,生活节奏比较好,与其他城市相比,没那么快。周道祥说,不完全同意用“钝感”来形容南京,觉得应该用“中庸”来形容南京。
尤其是榜单引用的“多大事啊”,在他看来,恰恰反映了南京人的大度宽容,抗压能力强,“实际上是好事,要从积极的角度看。”
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
城市同质化严重难以区分
“钝感”之外,知名作家、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请记者又详细介绍了其他一些大城市的榜上点评。
听完“北京从最大气到如今被评最苦逼,上海从最奢华到如今最傲娇,南京从最伤感到最钝感”,薛冰表示,“哪有这么多区别?根本用不着贴上这些标签。”
对于这一排行榜,他点评犀利,“如果说1998年那时排行还可以,城市间还保留着各自的特色。现在发展这么快,根本都一样!”
在他看来,随着人口迁移、拆旧造新,从地铁、高铁到摩天楼,我们的城市争相拥有最高最大最贵的城市标配,但城市化狂飙突进,各大城市渐渐趋同,薛冰认为:“同质化之下,所谓各种异化特质,其实是没有特点,界限模糊,难以区分。”
实习生 张德俭 记者 倪敏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