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重庆旅游四大不文明行为:乱刻乱画榜上有名

2013年08月06日 08:11   来源:重庆日报   

  在景区文物上刻字、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近年来,游客旅游时屡屡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记者8月5日从市旅游局获悉,随着10月《旅游法》的实施,旅游文明行为有望通过法律得到规范。

  日前,国家旅游局连续在官网发布了6条有关文明出游的通知,其中包括《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下简称《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下简称《公约》)。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要把文明旅游纳入旅游合同之中,更好地约束和规范旅游文明行为”。

  “国家旅游局出台这些指导性文件,将对10月份即将实施的《旅游法》进行有效补充。”市旅游局法规监管处负责人解读,《旅游法》明文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及文明行为规范,“但此规定较为笼统,而等待实施细则出台,仍需要一定时间。此时,通过《指南》和《公约》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约束,在实践中会更具可操作性。”

  “目前绝大多数的旅游合同中,并没有对文明出游进行明确规范,更多的是针对旅游费用、行程安排、合同变更和取消进行双方明示和规范。”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指南》和《公约》有望作为旅游合同附件,对游客不文明行为进行约束。

  盘点重庆旅游四大不文明行为

  1、乱扔垃圾

  月3日,仙女山草原露营音乐节现场,3万多件被丢弃在活动现场的塑料雨衣,让绿色草场变成了彩色垃圾场。工作人员介绍,至少需要3天时间,草原才能恢复原状。

  同样,在千野草场露营狂欢节、桃花源旅游文化节、偏岩古镇河滩消夏旅游美食节等活动现场,虽然主办方放置有足够数量的垃圾桶,但活动结束后,垃圾满地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2、乱刻乱画

  在合川钓鱼城,乱刻乱画是最刺眼的不文明现象。

  记者在钓鱼城城门处看到,近一公里的城墙及附近岩石上,满是“到此一游”类的字迹。工作人员称,对非文物部分,他们每个月可以修复一次,但文物部分被破坏,却是难以还原的。

  同样,在被人们称作爱情绝唱的江津爱情天梯主人公故居,围墙和门板已经被一些游客刻得面目全非,“某某和某某永结同心”等字句比比皆是。

  3、不拘小节

  “重庆游客在随地吐痰、排队散漫、抽烟不分场合等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重庆中国旅行社导游何晓施告诉记者,以排队为例,她明显能感觉到,重庆游客通常是两个三个散乱站着,并紧贴着前面的人,生怕别人插队。

  “重庆游客不在细节方面斤斤计较,让带团的导游轻松不少,但就是有点不拘小节。”重庆康辉旅行社导游周勤说,如重庆游客用餐喝酒时嗓门特别大,甚至还有划拳的。天热时,有的重庆游客也喜欢赤膊赤脚,特别是在旅行车上脱鞋脱袜,让人反感。

  4、随意拍照

  在大足石刻,为了保护石刻文物,很多景点处都设有“请勿拍照”的牌子,但部分游客对此熟视无睹,拍照留念的行为屡禁不止。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闪光灯将加速佛像氧化,特别是千手观音类的金箔彩绘佛像。

  按照宗教习俗,绝大多数的佛殿、道场内是禁止拍照的,但在双桂堂、华岩寺等寺庙,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拍照留念,有的游客为了选择最佳角度,无视禁令,践踏草坪、触摸文物。

  记者手记

  “到此一游”莫刻错了地方

  写下“XX到此一游”几个大字,然后再撒泡尿为证……记者印象中最早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来自齐天大圣孙悟空。

  从孙悟空的故事可见,在吴承恩时代,留名题字“到此一游”已有先例。追溯更远,没有文人骚客各具风格的“到此一游”,也不会有今天的各种碑林和名山题刻。

  记者认为,留下“到此一游”并无错,错便错在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明习俗面前,我们将这四个字留在哪里。

  事实上,将刻在神庙上的“到此一游”换成人物照片发上微博,也可以证明我来过;将爱情天梯故居墙上的“到此一游”,刻在同心锁上,挂在指定护栏上,同样也可向爱情致敬……不久前,蜀南竹海景区专门开设了一片刻字纪念林,如夫妻刻字林、情侣刻字林、家庭刻字林、朋友刻字林等等,据了解,两个月后,景区乱刻现象减少了8成。

  这件事说明,如果景区能在一味指责游客素质、对游客进行“刚性打击”之余,另辟蹊径,在尊重文明与文化的基础上,考虑以人为本,加一些变通式柔性管理,不文明变成文明,也许并没有那么难。(记者 阳炆杉 实习生 李宁 周朝波)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