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职工占总职工队伍的四成 就业呈"哑铃化"

2013年08月07日 02:47   来源:东方网   

  据《劳动报》报道,上海市总工会女职工部日前完成的《上海工会女工组织建设状况:发展与挑战》调研报告显示:全市女职工占到整个职工队伍的40%左右,从业领域广泛、就业层次多样。而活跃在女职工身边的上海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女职工群体就业呈“哑铃化”

  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女职工从业结构出现沿“三二一”方向的升级调整,以及从“公有”向“非公有”的加速流动,使得上海女职工就业层次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化”现象。

  女职工第一产业的比例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三产业的比例则呈现递增趋势;高层次职业女性比重呈增长态势,从事低层次和非正规就业的以及外来务工女性比重也在上升。

  多种组建模式激活组织活力

  “哪里有工会,哪里有女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女职工组织”。多年来,除传统的区县局产业、企业建立女职工组织外,女职工组织建设与上海工会组建模式创新同步探索推进:

  ——园区模式。大量非公企业落户上海经济园区,园区工会组建,园区工会女职工组织同步组建。调查显示,经济园区中与同级工会同步筹备、同步产生、同时报批的女职工组织占90%。

  ——楼宇模式。以“跨企业、跨行业、以大楼为单位”建起楼宇工会,楼宇女职工组织建设与其基本同步建立,设立女职工委员。

  ——一条街模式。这是上海最早出现的、不同于传统的工会组建模式,女职工组织随之同步建立。

  ——工程模式。以某一较大工程为载体建立有一定时间性的工会组织形式后,同步进行女职工工作。

  ——社区模式。随着大量经济组织落户街道社区,工会工作向社区延伸,99.5%的区属街道、乡镇同步建有女职工组织。

  女职工组织肩负四大重任

  调查显示,各级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工作均围绕维护劳动就业权利、关爱帮扶、教育培训与自身建设等四方面开展。

  维权工作中,区县产业局和区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力量最强:区县局产业、区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相对更加高,分别达95.8%和97.6%。

  关爱帮扶中,区县局产业工会女职工组织的力度最大:在对困难女职工的帮困金额及免费妇科体检的投入均显著高于其他工会女职工组织。

  教育培训中,区县局产业工会和区属街道乡镇的女职工组织推进最积极:成立女职工周末学校的比例分别是35.2%和40.6%,显著高于其他工会女职工组织。

  自身建设中,区县局产业工会和区属街道乡镇的女职工组织的重视程度更高:分别有76.0%和76.1%的单位举办过工会女职工干部培训。

  女职工组织被认同率高

  本次调查显示,工会女职工组织对其他女性团体组织具有很高的吸引力。1656家受访单位除了工会女职工组织外,还有300家单位有各种类型的协会、联谊会、沙龙等女性社团组织共计655个,其中67.7%的均在工会女职工组织领导下工作,充分显示了工会女职工组织强大的向心力与吸引力。

  女职工组织在工会发展平台上,积极推进自身的组织建设,其组织新模式的发展,“服务”、“关怀”、“友好”的形象,大大提升了凝聚力。调查显示,受访女职工中91.0%的对工会女职工组织“满意”,92.9%的对工会女职工委员“满意”。女职工在遇到生活或工作困难时,在机构或组织求助中,相对法律机构、新闻媒体、妇联组织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而言,单位女职工组织的比例显然最高达50.5%。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各级女职工组织的工作成效与社会影响力。

(责任编辑:邓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