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田受旱农户忧 需建长效抗旱机制

2013年08月19日 16:08   来源:新华社   蔡敏 张紫赟 周畅
    记者在安徽采访了解到,7月下旬以来,该省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淮河以南部分地区发生旱情,其中重旱、干枯面积百万余亩。一些农民担忧减产亏损。

    基层干部和专家指出,应加强高温热害防范监控工作,科学配置水资源,强化工程调度,全力保障灌溉水源,加强技术指导,主动应对当前旱情。

    农田受旱

    记者从安徽省气象局获悉,7月以来,安徽总体呈现高温天数多、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

    据了解,此次安徽省旱情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受晴热高温影响,安徽省水库和湖泊蓄水量少于常年同期。干旱缺水地区主要分布在六安、滁州、合肥、安庆、宣城、芜湖、铜陵、黄山市。

    在安徽省芜湖,目前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达71.5万亩。截至7月31日,该市无为县农作物受旱面积已达11.62万亩,其中轻旱10.78万亩、重旱0.84万亩,该县现已投入抗旱人数1.4万人,抗旱资金1020万元。

    遭遇旱情的还有合肥市长丰县。天长市也不例外,该市农委副主任周永寿表示,天长市的水稻实际种植面积是115万亩,目前重旱田约占10%。

    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多种病虫害发生。在淮北市烈山区,为确保全区24万亩秋季作物丰产丰收,当地农水局抽派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利用新型植保机械,以点带面,适时喷施杀虫剂。

    水利灌溉成难题

    受旱情影响,安徽各地农户开始担忧水稻、玉米等农业作物减产。

    农民迫切需要的水利灌溉、农业补贴以及技术指导是否及时跟得上?高温下的农业生产面临哪些实际困难?

    在霍邱县宋店乡鸭嘴湖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田里,一些稻穗萎蔫。合作社负责人王厚云告诉记者,他总共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用来种植水稻。“花不结实、稻子干瘪的情况明显。”

    农村排灌站数量少、功能单一、电量不足成为灌溉难题。“一个村至少需要三四个排灌站才能够满足全部的使用,每个村都缺。”为了灌溉,王厚云要从淮河里抽水,电费、人工费、开渠费,一亩田的灌溉费用在40-45元间,一天大概能灌溉100亩,灌溉一次大概能保证10天。“听说有补贴,但具体有没有、补贴多少,还不知道。”

    天长市益民村村民毛世荣的1200亩水稻也经受着旱情的考验。受高温干旱影响,毛世荣今年的水稻长势不好。“正常的话一株稻能打15到20个稻穗,现在只能打六七个稻穗。”毛世荣估计,“每亩地要少收100到150公斤。”

    “温度太高了,水刚放上,很快就蒸发了。”毛世荣直言,虽然有大小灌溉水泵20多台,但不够。

    加强抗旱力度

    面对持续旱情压力,从安徽省农委到各地方农委纷纷下发文件,加大防灾抗旱力度,保障农业丰收丰产。基层干部及群众认为,当前抗旱工作需要多部门联动,由农委进行旱情监测,水利局负责提水灌溉,供电局协调农民排灌所需的电量,提高农民的抗灾能力,避免损失扩大。

   “应对旱情,要抓住抗旱的最佳时机,保证粮食的质量、产量。”长丰县农委工作人员耿言安说。

    天长市农委副主任周永寿认为,防汛抗旱应该做到“多部门联动”,由农委进行旱情监测、技术指导,提水灌溉的工作主要由水利局负责,农民自己排灌所需的电量由供电局协调。“如果能够建立这种多部门联动分工合作的模式,在农委发布了旱情预报的时候,各方面积极应对,能够提高农民的抗灾能力,避免损失的扩大。”

    在水利灌溉方面,基层群众有自己的想法。毛世荣等人认为,当地有丘陵也有平原,不同地形的水源情况不一样,水费成本也不一样。希望政府能在不同地区给予不同的水费补贴。毛世荣说,“现在有没有补贴群众不清楚,如果有的话希望不要经过镇里或村里,可以直接拨付给农民”。

    建立防高温抗干旱的长效机制。铜陵市农委植保站站长何永红建议,首先要研究制定防旱抗旱预案。农业、气象、水利及民政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应对高温干旱天气,制定预案,如遇到异常天气即时启动应急预案。启动不同级别防汛抗旱预案,根据国家、省级防汛抗旱预案,及时响应。部门间加大合作形成合力,财政安排防旱抗旱专项资金预算,并及时使用,确保资金调拨渠道畅通。尽快从技术角度制定灾后农业生产自救预案并及时启动。

    

(责任编辑:武学佳)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