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创新之举:在两省区交界处各划出一块区域,打造出双方共有、利益共享的经济“特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东广西正要做的,就是这样一个经济一体化的先行者。
“特区”位于广东肇庆市和广西梧州市交界处。以两市交界为轴,肇庆市封开县城西北、梧州市白云山以东、沿西江两岸布局,双方各划出50平方公里,开发出100平方公里的特别试验区。
为什么要设立这个“特区”?两广一家亲,携手合作由来已久。粤西与桂东有个共同点,都属欠发达地区,既是西部地区接受东部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又是珠三角地区资金、技术、产业直接向西部转移、打开大西南和东盟市场的重要通道和节点。在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在这一区域开辟出合作特别试验区,不仅具有互利共赢的良好基础,也是探索区域内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打造两广合作先行区和新平台的历史必然。
早在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就批复设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广西桂东示范区,要求梧州等地积极探索承接发展新模式和区域合作新途径,在产业承接、园区建设、区域互动等方面创新发展、积累经验。而自治区党委、政府也明确要求,梧州要充分发挥靠近广东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广东的合作,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2011年12月,广东、广西两省区在北京签署《“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在广西梧州市与广东肇庆市沿西江两岸交界区域内共同建设产业合作示范区。为落实两省区协议,梧州、肇庆两市提出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并在随后签署的《肇庆-梧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进一步明确了试验区建设构想。
2012年11月,广东、广西两省区签署《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试验区建设正式上升到两省区战略层面。
2013年1月,粤桂两省区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会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提请专家组评审,试验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实际上,2012年秋两广的一项工程,已经标志着“特区”启动区开始建设,那就是梧州市蝶山区塘源村至肇庆市封开县江川镇大园村接壤公路的路面拓宽工程。
“特区”之特,特在共同管理、利益共享,并享有东西部政策叠加诸多优势。试验区有望汇集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更好地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进一步促进几大区域及东西部的互补、互动和协调发展。
但“特区”的建设,同样存在不少特别的难题。如跨省区行政管理机制的壁垒怎么突破?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行政审批、工商注册、税务征管、环保监管、食品卫生监管以及社会保障等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均按行政区划实施属地化管理,一旦跨出省区,如何统一协调?“特区”由两省区共管,必须建立一套全新的运营管理及利益协调机制,重大事项的决策、高层人员的任命等问题,都需要从更高层面统筹考虑。
广西提出的建设构想是:在战略定位上,按照“合作共建、互利共赢,优化布局、集聚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原则,通过“两省区直管、统一规划、独立运营、利益共享”和“一体化、同城化、同制化、特区化”机制模式,优化空间布局、对接基础设施、强化产业联动、推进先行先试;在运作模式上,由粤桂双方共同组建试验区管委会,按同等比例出资成立投资开发公司,负责试验区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和运营等;试验区实行利益共享机制,产生的税收和其他收益由两省区各占50%分享。
目前,梧州和肇庆两市已形成合作办对接会、分管副市长协调会和市长联席会3个层面的工作机制。梧州肇庆两市发改、交通、住建、国土等部门则按照联席会审定的包括梧州环城高速公路、广佛肇高速公路延伸至梧州段、大园桥等24项重点工作计划,全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对接、社会事业合作等各项工作。
“特区”眼下的工作重点是,突出抓好规划修改报批工作,指导完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总体规划》;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加快推进南广铁路、广佛肇高速公路小湘至封开梧州段、梧州市环城高速公路等5项重点项目建设,联合推动柳肇铁路、国道321线肇庆至梧州段改扩建工程、粤桂大桥、西江航运干线肇庆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等9个重点前期项目,并合作推进启动区协调机制、旅游合作、医疗卫生对接等10个重大事项;抓好启动区建设,成立启动区建设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建设协调机制,推进启动区土地征收储备以及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路网对接,完善路网架构,力争在今年让启动区建设初见成效。
“特区”是两广不断延续合作的又一典范,谱写了“两广一家亲”的新篇章。“特区”一旦建成,将有力推动产业由东向西沿江梯次拓展,实现资源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从而趟出一条新时期区域合作的全新道路。(记者 苏超光)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