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投资和净出口,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需求始终是短板,在国际经济持续疲弱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对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从我省情况看,居民的购买潜力如何,采取什么措施充分挖掘消费潜力,以此带动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我省居民消费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明显增强,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到 2012 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 5491.0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87.9 倍,年均增长 14.1% ,年均实际增长 8.8% (扣除物价年均增长 4.9% 的因素); 2012 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3691.6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16.5 倍(可比价),年均增长 8.8% ;与零售额增幅持平,居民消费的增长幅度大体与经济发展同步。
(一)消费结构升级,步入快速转型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致分为三次转型期,第一次是 90 年代以前,是低水平的维持温饱型的消费;第二次是 90 年代,居民消费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消费热点突出,热销商品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居民消费欲望和消费潜力得到极大释放。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处于第二次消费升级向第三次消费升级转变的过程中,居民消费以享受模式为主要特征,代表商品有汽车、住房、旅游等。消费级别由温饱型的百元级、小康型的千元级上升到享受型的万元级及几十万元以上级,住房和汽车消费也由高收入阶层逐渐进入中等收入家庭。消费结构也由衣、食消费向住、行消费转移,并步入快速转型期。
(二)消费领域不断向纵深拓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消费有了明显变化,已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化。生存型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服务性消费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我省城乡居民生存型消费情况见下表:
年份 |
城镇居民吃穿人均消费 |
农村居民吃穿人均消费 |
绝对值
(元) |
年均
增速 % |
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 |
绝对值
(元) |
年均
增速 % |
占消费性支出比重 % |
1980 |
268.5 |
- |
74.4 |
123.4 |
- |
75.2 |
1990 |
747.1 |
10.8 |
71.1 |
390.4 |
12.2 |
66.6 |
2000 |
1985.2 |
10.3 |
51.9 |
788.1 |
7.3 |
51.2 |
2010 |
5393.1 |
10.5 |
50.5 |
1871.1 |
9.0 |
42.6 |
2011 |
6030.4 |
11.8 |
50.0 |
2347.1 |
25.4 |
44.0 |
2012 |
6494.1 |
7.7 |
50.0 |
2709.5 |
15.4 |
47.4 |
( 注: 年均增速 1990 至 2010 年是以每 10 年数据为基期, 2011 、 2012 年以上年为基期)
从表中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用于吃穿的消费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占消费性支出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三十年间下降了 24.4 个百分点。而农村居民年均增速差距较大,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相差 18.1 个百分点,占消费性支出比重下降幅度较大,三十年间下降了 27.8 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下降幅度大了 3.4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用于基本生活支出的衣食消费只占整个消费支出的 50% 甚至更低,而用于享受方面的支出已占大部分比重,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另外从消费品市场情况看,居民消费已由原来的简单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并重,消费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化。如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消费、与住房有关的商品消费、以移动通讯和信息为代表的通讯消费、以高档品牌为代表的个性、时尚消费等都有了大幅提高。从 2010 — 2012 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类值看,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年均增长速度为 88.3% ,家具类年均增长速度为 78.5% ,通讯器材类年均增长速度为 42.8% ,汽车类年均增长速度为 23.3% 。从商品销售数量看,年均增幅较大的有轿车增长 20.9% ,彩电增长 17.6% 。对服务消费,如餐饮、旅游、家政服务等需求也日益增强。 2012 年全省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 689.7 亿元,比 2007 年增长 1.4 倍,年均增长 19.4% 。从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看 , 2012 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服务支出和其它服务支出为 232 元,比 2002 年增长 2 倍,年均增长 11.6% ;人均文化娱乐支出 303.5 元,年均增长 13.1% 。
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情况
经济的发展主要源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从我省消费情况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都在 50% — 60% 之间,只有少数年份在此区域外,而世界最终消费率的平均水平在 71 — 75% 之间,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较大。
1 .投资拉动高于消费需求拉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但动力不是消费,而是投资。 90 年代以来,消费需求一直落后于投资的增速, 1992 — 2012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 20.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4% ,两者的增幅相差 6.3 个百分点,其中 2002 — 2012 年两者的年均增速相差 9.6 个百分点。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由 1978 年的 59% 下降到 2012 年的 53%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则由 15.4% 提高到 57.1% 。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投资拉动,消费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根据一些国家的经验,人均 GDP4000 美元之后,消费将成为三大需求的主动力,因此消费对今后经济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政府消费快于居民消费。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两部分组成,我省居民消费率呈逐步下降趋势 ,政府消费率则呈逐步增长趋势。全省居民消费率由 1978 年的 53.7% 下降到 2012 年的 32.5% ,下降了 21.2 个百分点;政府消费率由 1978 年的 5.4% 上升到 2012 年的 20.5% ,增长了 15.1 个百分点。从绝对值看, 2012 年全省居民消费为 4447.8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9 倍,年均增长 7.0% (按可比价计算);政府消费 2812.7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 42.7 倍,年均增长 11.7% ,比居民消费增速快 4.7 个百分点。政府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增强。
三、我省居民消费潜力
居民购买力是指境内常住居民为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从市场购买货物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当年形成的购买力即当期城乡居民可支配的现金收入。已实现购买力即城乡居民购买消费品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务支出,购买生产资料与购房建房支出。本文中的数据主要是利用调查队住户调查资料,按照居民购买力的来源、投向与结余情况进行测算。
购买力的强弱及其实现过程顺利与否,是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确定消费政策,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前提。因此,购买力水平反映了市场所能提供的能量和容量,关系到内需的大小与潜能,事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结余购买力规模超万亿
结余购买力是历年中没有实现而结存下来的购买力的总和,它在不同供求条件下能在不同程度上转化为现实购买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购买能力逐渐增强,但未实现的购买力随着多年的积累也不断扩大。到 2012 年末我省城乡居民结余购买力已由 2002 年的 3060.1 亿元增加到 10513.6 亿元,增加了 7453.5 亿元,其中当年形成的结余购买力达 502.6 亿元。在结余购买力当中,储蓄存款为 9269 亿元,占 88.2% ,在储蓄存款中除了一部分是人们用于养老、子女教育、购房、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外,另一部分就是潜在的购买力,可以转化成现实购买力,这部分能占到储蓄存款的 20 — 30% ,资金总额是 1800 — 2800 亿元;全省居民手存现金是 742 亿元(居民住户调查推算),占 7.1% ,这部分资金随时可以变成现实购买力。我省可挖掘的消费潜力大约在 2500 — 3500 亿元之间,这块蛋糕还有待于充分挖掘,并实现其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二)结余购买力来源于两大方面
1 .收入水平增长快于消费。 2012 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7760 元,比 2002 年增长 1.9 倍,年均增长 11.3%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12984 元,比 2002 年增长 1.9 倍,年均增长 11.3% ,消费支出增长与收入增长水平持平,但从绝对数看, 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002 年增加 11659 元,而消费性支出只增加 8522 元,收入比支出多增加 3137 元。 2012 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8604 元,比 2002 年增长 2.6 倍,年均增长 13.6%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5718 元,比 2002 年增长 2.4 倍,年均增长 13.1% ,消费比收入增速慢 0.5 个百分点。从绝对数看,收入增加 6199 元,消费支出增加 4044 元,收入比支出多增加 2155 元。由于收入增加快于消费支出增加,致使结余购买力连年扩大。
2 .低消费形成结余购买力。我省地处边疆,经济欠发达,居民消费观念相对保守。大部分居民仍是“量入为出”、“收支相抵、略有节余”的消费观念。不愿“超前消费”或“负债消费”,把当前的收入作为即期消费的最大极限。这种消费观念决定了我省居民消费水平偏低。从居民消费支出看, 2012 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 16674.3 元,比我省高 3690.7 元。同先进省份相比差距更大,我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是上海的 49.5% 、北京的 54% ;与临近省份相比,比吉林、辽宁低 1629.9 元和 3610 元,在全国 31 个省市排序中我省列第 25 位。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看, 2012 年全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5908 元,比我省高 190 元。同先进省份比,是上海的 47.8% 、北京的 48.1% ;与临近省份相比,比吉林、辽宁低 468.2 元和 280.4 元。较低的消费水平使居民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还保持一定的结余购买力。另外,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有较高的支出预期,致使居民消费倾向呈不断下降趋势, 2010 年、 2011 年和 2012 年全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分别为 77.1% 、 76 、 8% 和 73.1% ,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分别为 70.7% 、 70.3% 和 66.5% 。居民将有限的结余尽可能地变成增加储蓄,以备未来之需。 2012 年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 9361.1 亿元,比 2002 年增长 2.2 倍,年均增长 12.4% ;绝对额增加了 6445.4 亿元,储蓄存款的增加,使大量购买力沉淀。
四、影响购买力释放的原因及对策
1 .决定居民购买力增长的收入水平较低,居全国后位。改革开放后我省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同全国比仍处于后位。 2012 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760 元,比 2002 年增长 1.9 倍,年均增长 11.3% ,绝对数居全国第 29 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680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8604 元,比 2002 年增长 2.6 倍,年均增长 13.6% ,绝对数居全国第 10 位。
2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购买力向少数人过度集中。
近年来我省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但城镇内部、城乡之间不同收入水平群体收入差距呈扩大之势,对居民整体消费能力带来一定影响。从城镇居民内部看, 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收入户是 48251.2 元,是最低收入户的 7.9 倍,二者相差 42158.9 元, 2010 年相差 34495 元、 2011 年相差 41122.1 元,呈继续扩大之势。
2012 年城镇居民分组收支情况
|
最低
收入户 |
低 收
入 户 |
中等偏下
收 入 户 |
中等
收入户 |
中等偏上收入户 |
高收
入户 |
最高
收入户 |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6092.3 |
9599.3 |
12720.6 |
16629.2 |
21411.7 |
28217.4 |
48251.2 |
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
6433.0 |
8291.4 |
10032.9 |
12149.7 |
14710.5 |
18134.1 |
32977.6 |
2012 年居民消费倾向(%) |
105.6 |
86.4 |
78.9 |
73.1 |
68.7 |
64.3 |
68.3 |
2002 年居民消费倾向(%) |
92.0 |
88.5 |
81.5 |
80.0 |
74.7 |
71.0 |
57.9 |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
从消费水平看,最高收入户人均消费性支出是最低收入户的 5.13 倍,绝对额相差 26544.6 元;从消费支出看,最低收入户用于基本生活方面的吃、穿、住占整个支出的 66% ,居民消费倾向已达 105.6% ,消费支出已超过他们的收入水平。最低收入户和低收入户由于受收入水平的制约,消费能力有限。从消费倾向看只有最低收入户增长,其他分组都是下降趋势,中等偏上户、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居民消费倾向都在 70% 以下,具有一定的消费潜力。高收入户有购买力但不消费,导致消费不足。究其原因一是能满足高收入户的高端产品、精品商品少;二是收入差距拉大,边际消费倾向降低,这些都抑制了购买力的实现。
3 .收入来源的不稳定性增大,人们不敢消费。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工资性收入比重趋小,非工资性收入比重越来越大,这种收入结构变化使居民不能形成可靠而稳定的收入预期 。尽管收入总额增加了,但不敢消费,这严重影响了居民购买力的实现程度。
4 .高房价等几大因素对消费有挤出效应。目前过高的房价也是抑制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准备购房和贷款买房的居民,他们只能节衣缩食,增加储蓄,这必然会挤占正常的消费;教育支出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对特定人群影响较大,学生补课盛行,费用高昂,在特定人群支出已占收入的 10 — 20% ;近几年物价不断上扬,特别是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的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通货膨胀矛盾加剧,抑制了部分居民的消费,这些因素都对消费品市场产生挤出效应,影响了消费品市场的扩张。
5 .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欲望。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呈现买方市场,商品供应充裕,但商品结构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的供大于求的状况,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群体等的需求,供给结构还存在断层和盲点;目前市场上具有时代感、引领潮流的高端商品,价格适中的名优商品品种少,可供选择的余地少,对于能满足高收入阶层需求的商品还十分有限。在经营方式、商品供给结构细化方面还不能满足居民多层次的需求,这些都抑制了居民的消费。另外,消费环境也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消费者对市场食品安全、商品质量存有戒心,消费信心大受打击,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的积极性。
6 .农村市场所占份额偏低,有待于充分挖掘。这几年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加快农村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 2012 年全省乡村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675.5 亿元,比 2010 年增长 49% ,年均增长 22.1% ;但从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来看,所占份额仍然偏低,只占 12.3% ;从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看,农村居民人均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镇居民的 18.5% 。农村的消费环境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如农村的用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零售网点少,商品品种少、质量差,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使农民的潜在需求无法成为现实购买力。
上述因素严重影响了消费品市场的扩张,对此应采取如下措施:
1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 2012 年我省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在全国排第 30 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 29 位。对此我省应采取相关政策,大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逐步实行向低收入者倾斜的政策。
2 .引导居民降低支出预期,培植消费信心。在制定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政策时,要兼顾那些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改革的配套措施,降低居民支出预期。我们要采取措施,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和违法惩治力度,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保持物价稳定,增强居民扩大消费的信心和意愿。
3 .加快小城镇建设。城镇化建设蕴涵着巨大的消费潜能,它涉及到居民消费的很多方面,如建材及装饰材料、家具、家电、床上用品等,是推动消费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带动我省消费品市场转型升级。
4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村市场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和空间,但受销售环境等因素制约,消费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对此我们首先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用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再次我们应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流通企业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地区延伸,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便于农村居民消费;另外要增加农村市场商品供应品种,提高商品质量和档次,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