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三亚:公益广告车播商业广告 工商立案调查

2013年08月21日 22:28   来源:人民网   见习记者蔡东成

  近段时间以来,一辆类似小货车,后车厢为电子显示屏的车辆不时的出现在三亚市区的街道和人行道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车打着公益广告宣传的旗号,同时还播放着商业广告。记者从三亚工商局和三亚综合执法局了解到,该车播放商业广告未经过任何审批,属非法占道经营。

打着公益广告的广告车

  广告宣传车打公益广告插播商业广告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有一辆车身上写着“三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安全宣传车”的字样,但车辆的电子屏上除了循环播放交通安全的宣传广告外,还出现了多个商业广告。在媒体的报道中,该车车头上贴着“三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安全宣传车”的字样,后车厢内嵌着交警的宣传画,并署着“三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车后部的箱体门上打着“普法教育你我他,法制建设靠大家”并署名“三亚市普治办、司法局”,不过随后却冒出了某品牌的商业广告。

  该车被曝光后,交警方面叫停了交警的公益宣传广告,而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工商局均称没有审批过该车的流动广告。

  然而,该车被曝光后,依旧我行我素。近日,有市民反映,该车虽然撤了交警的公益宣传广告,但是却又换了别的部门的宣传广告。

打着公益广告的广告车

  广告车霸占停车位 离开时车位上拉警戒线

  8月21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三亚市步行街门口的公交车站后面看到该广告宣传车,该车车厢的一侧是彩色的电子屏,后门则是只能显示红色字体的电子显示屏,车厢另一侧是能滚动的宣传画轴,宣传画上打的是“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公益宣传广告。

  据此前媒体报道,要在彩色电子屏上投放广告、广告时长为30秒的,全天滚动播放120次,价格为8万元一辆车。广告时长为15秒、全天滚动播放120次的,价格为6万元。此外,做宣传画及文字广告的价格一个月在2000到4000元不等。同时,广告车每个月工作25天,广告时间每天12个小时,其中一个小时巡街。在车辆工作时段,其中两个小时打公益广告,剩下10个小时分别给10家公司打商业广告。车辆一般都会停放在月川桥、步行街等车流量、人流量大的地方。

  在临近该车不远的一奶茶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车经常停在此处,有时候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开始打开喇叭,声音还特别大。而有时候车子开走后,会在车位上拉起警戒线霸占着车位。

  随后约11时左右,记者看见该车有一男子前来开启后门,记者上前与之攀谈,得知此人是该车的所有人。记者询问他是否为该车的车主,该男子回答称是,随后记者借故称该车很新颖,是否可以介绍下?该男子称若是想投广告,就直接报上单位,能做就帮忙做。记者称需要了解广告的投放功能后才好做决定。该男子说道:“之前有记者没表明身份就问过我,你应该也是记者吧。”记者表明了身份后,该男子称:“若是以记者身份采访,那就请用纸写出采访内容后交给我我再回答,我现在很忙,要给车检测,没空接受采访。”

  随后记者联系了工商、执法局、交警等部门现场对该车的情况予以了解。记者让该男子一起出面协助调查解决,但是该男子以打电话为由等需要等会,但是许久后才出现。

近日该车停在步行街闹市区打出的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

  交警处罚广告车 工商立案调查

  据了解,此前翁某打着交警宣传车的口号播放商业广告被市民投诉后,三亚市交警部门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该男子随后将车体上的交警字样全部撤掉。随后便打着三亚市河西市容执法大队的名头仍在闹市区播广告。

  记者就此事询问三亚市河西市容执法大队谭队长,谭队长称此前只知道他在播放商业广告,因为市容需要宣传就让他帮忙打公益广告。但如果他在播放商业广告,那么将会对其进行调查。

  随后工商等部门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工商局及执法局工作人员称,该车播放广告未经过他们的审批,属非法占道经营。交警人员现场以车载乱贴广告进行了处罚,罚款200元,交警表示,如若再次在市内发现该车播放广告,将扣留车辆。

  三亚市河西市容执法大队队员在现场表示,该车已构成违法占道经营,给对方打电话对方称不在现场,也不能赶到现场将车开走,属于拒绝接受处理,将按照规定罚没或者直接拖走,这个需要上级与交警部门协商。

  记者在现场等待结果时,两名与上级沟通的执法队员不见了踪影,三亚市河西市容执法大队谭队长则表示,此事已责令其停止,与大队无关。

  三亚市工商局表示,已确证立案调查,相关结果将近期出来,第一时间将结果公布于众。(见习记者蔡东成)

该广告车的价目表

(责任编辑:邓一)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