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扬州志愿者卢应好医生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采集了造血干细胞。他的爱心将用于挽救一名90后患者的生命。由此,他也成为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第3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其他捐献者不同的是,他将自己年仅5岁的儿子也带了来,他说虽然孩子还小,但要让他感受一下生命的珍贵。
2003年3月,卢应好和几名同事一起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4月与一名患者初配相合。“工作中一直用手术刀救人,现在可以用造血干细胞救人,方式虽不同,但意义一样。”得知初配相合后,卢应好很高兴。
但随后的体检环节让他捏了一把汗。第一次体检的时候,他原以为身体状况很不错,没想到被测出甲状腺功能异常。第二天再查,发现是甲状腺功能指数不稳定,可能是上夜班的缘故。
卢应好今年33岁,当外科医生已经12年了。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身体很好,不重视锻炼,除了上夜班,也经常熬夜。自从得知自己和90后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后,他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努力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
从4月份到现在,移植医院已经3次改变了捐献通知,直到这个月才确定了捐献时间。原来,由于患者病情较严重,一直在化疗,但有时化疗效果不理想,期间病情有反复,不宜移植。他只好耐心地等待对方身体适合接受捐献。这一等就到了8月份。
由于卢应好体重只有130斤,而对方的体重足有200斤,因此捐献要分两次完成。卢应好表示,“吃点苦没关系,关键是能够一次性捐献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最重要。”
8月22日上午,卢医生在妻子陪同下来到中大医院,开始为期4天的动员剂注射。他特意把自己5岁的儿子也带了来,每天给儿子解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义。“虽然孩子还小,但让他过来感受一下生命的珍贵,明白救死扶伤的重要性。”他说。
(责任编辑:武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