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后,无论是自贸区拥有的政策红利,涉及的制度创新,还是开放高地的地位,都吸引了多个城市跟进。包括广州南沙、天津东疆、重庆、厦门、舟山等地目前均在申报自贸区,努力成为第二批自贸区试点的消息接踵而至。
专家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获批,的确进一步激发了其他地区对自贸区的热情。申报的地区既是为了抢得开放先机,分享政策红利,争取更大的自由度,也是为了博得更多投资者、舆论的注意,引发注意力经济效应。但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专家建议,自贸区的推进需要统一部署,做好总体方案的设计,不能重蹈以前批建开发区、新区等遍地开花的覆辙。“先行先试过多,就失去了试点的意义。此外,还要对试点的主体、需求和内容进行区别。”
卡位“最后的晚餐”
“正是因为自贸区所具有的政策红利和制度创新优势,让各地盯上了自贸区试点的位置。”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区是真正的境内关外。虽然自贸区仍在国境线内,但经济制度仍按国际规则运作。不同于保税区是有限的自由,主要承担货物的转运、包装等保税功能,自贸区不局限于贸易范畴,具有增值效果,也拥有最大程度的开放和自由度。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试验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根据以往的经验,相关政策在某个区域试行之后,很快就会进入扩容期,但如果没有赶上第一波,想要再获批就要等很长时间。所以目前各地的申报热更多是一种卡位,先赶上这班车再说。”白明说。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新一届中央政府已明确要严格控制政策红利的释放,因此,各地认为自贸区的开放试点也许是“最后的晚餐”。“所以都希望先行一步争取国家给予的自由度和政策好处”。
对于地区申报热,陈耀认为,这也是一种吸引眼球博关注的表现。“自从国家表示要在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上海已经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上海自贸试验区板块的股票轮番涨停,注意力经济效应已经显现。所以各地都在跃跃欲试,以博得投资者、舆论的注意。”
规避“政策泡沫”
“自贸区是一个前沿的势头,但上海自贸试验区还没有自己总结出先行先试的经验,在可以复制和推广的阶段,各地应将重点放在打基础、创条件上,不要盲目卡位。等到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进到有经验可循时,再根据自身条件模仿、复制才有意义。”白明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真正开始运行还需要一段时间,制度创新的成效也还需一段时间才能显现,所以推广自贸区不宜操之过急。
陈耀也表示,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好的政策和改革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统一部署,“不要重蹈过去开发区、保税区等遍地开花的覆辙。先行先试过多,就失去了试点的意义”。他同时认为,对于自贸区的推广,还要从政策的需要出发,选择最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区。“如以前重大的改革都是在沿海地区开始运作,此次是否应考虑到中西部的开放趋势,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方面设立一些试点。”
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杨国英认为,上海获准成为内地首个自贸区,是我国经济新一轮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自贸区在上海先行试点后,通过对其进行一定期限的经验总结后,应考虑在诸如武汉、重庆等中西部城市进行扩容。如此,既能更大范围地放大新一轮深化改革的政策效应,也能更客观地体现“政策红包”的区域公平性。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