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我们村的生活污水全部得到了处理。”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杨柳镇柿木村党总支书记刘玉秀站在村口,指着年初落成的污水处理站告诉记者:“这是上级财政投资30万元建设的,占地仅50平方米,利用太阳能,可日处理污水40吨。”
建立村级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是宣城市治理村级环境采取的措施之一。近年来,宣城市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细胞”工程,从环境治理难度较大的农村着手,以村为单位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激活这些“细胞”,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目前,这个市建成农村生活垃圾焚烧炉116个,垃圾中转站65个,投入垃圾清运车903辆,垃圾桶(池)近10万个。并采用太阳能微动力、农村集中式人工湿地、氧化塘、地埋式微动力等污水处理设施,已基本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
宣城襟山带水,风景秀丽,不仅有“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的敬亭山,还有李白笔下传诵千古的桃花潭。在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背景下,宣城市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五城同创”战略,统筹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是目前安徽省唯一既创国家生态市又创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市。
宣城市委书记姚玉舟说:“越是经济跨越发展,越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与保护并非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宣城市实施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市)创建。目前,绩溪、宁国已创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并成为全国第五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其他各县均成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生态县。该市还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38个、省级生态乡镇42个,国家级生态村6个、省级生态村96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达89.2%。
“两年来,我们否决了已进入环评程序的申报项目98个,而且没有一个领导因环评替企业打招呼。”宣城市环保局局长黄虹宁介绍说,宣城市对不符合生态环境特点的项目坚决不予落地,淘汰落后产能,禁止引进和建设产品结构单一、工艺设备水平低、职业卫生条件差、三废治理难度大的化工项目。
宣城市连续三年开展了环保“绿剑行动”,立案处罚129起,公开挂牌督办24家违法企业,关闭铅酸蓄电池、化工、造纸等企业127家。
据统计,该市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6%,工业企业的环境违法率和排放超标率反而下降10%。今年上半年,因环境诉求的上访量下降24%,群众对环境的认可度明显提升。(完)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