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人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东省政府领导分工公布 邓向阳负责公安、国家安全等

2013年04月08日 09:46   来源:政府网站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政府领导同志工作分工的通知    
    鲁政字〔2013〕65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现将省政府领导同志工作分工公布如下:

    郭树清同志主持省政府全面工作,负责财政、税务、审计方面的工作。

    分管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地方税务局。

    联系省国家税务局、财政部驻山东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

    孙伟同志负责省政府常务工作,负责省政府机关、发展改革、教育、监察、编制、统计、政府法制、调查研究、金融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参事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省监察厅、省统计局、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省政府研究室、省金融工作办公室。

    兼任山东行政学院院长。

    联系各民主党派,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山东监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中储粮总公司山东分公司,驻鲁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机构。

    夏耕同志负责商务、外事、工商行政管理、侨务、口岸、打私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省商务厅、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政府侨务办公室。

    联系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山东分会),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王随莲同志负责民族宗教、卫生、食品药品监管、体育、史志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宗教事务局)、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体育局、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联系省档案馆(省档案局)、省医学科学院、省红十字会,省地震局。

    孙绍骋同志负责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人口和计划生育、人民防空、老龄、残疾人事业、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外国专家局)、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人民防空办公室。

    联系省残疾人联合会、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煤田地质局,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

    张超超同志负责工业信息化、科技、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国有资产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省科学技术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联系省总工会、省科学技术协会、省工商业联合会、省科学院、省机械设备成套局,省储备物资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山东省电力监管专员办公室、中国民航山东安全监督管理局、省邮政管理局、山东烟草专卖局、胜利石油管理局、济南铁路局、齐鲁石化公司、山东海事局,中央驻鲁电力、烟草、通信、邮政、成品油销售企业。

    季缃绮同志负责文化、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旅游、机关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省旅游局、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联系共青团山东省委员会、省妇女联合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广播电视台。

    赵润田同志负责农业和农村方面的工作。分管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海洋与渔业厅、省林业厅。

    联系省农业科学院、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省气象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山东河务局。

    邓向阳同志负责公安、国家安全、司法、安全生产、信访、应急管理、油区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司法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联系省委610办公室、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

    徐珠宝同志协助邓向阳同志负责社会稳定方面的工作,主持省公安厅工作。

    蒿峰同志负责处理省政府日常工作,主持省政府办公厅工作。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3年4月3日

    相关报道:山东近期党政领导人事变动

    部分省级政府主要领导工作分工目录

更多地方人事报道请见

(责任编辑:尹彦宏)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