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襄阳7月23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徐培 许国虎) 铁者,黑金也,性刚毅,具展性,用途广,可锻造。铸盾,坚不可摧;铸剑,锐不可挡;铸城,固若金汤;铸魂,心忠志强。
古代,中原大地有这么一座城。蒙古大军围城近6年,久攻不破,世人不禁感慨:“这是一座铁打的城池”;现在,城里驻扎着这么一支部队,忠诚捍卫2万平方公里热土的消防安全,群众由衷赞叹:“这是一支铁打的队伍”。
这座城,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襄阳城;这支队伍,有一个骄傲的称号——襄阳公安消防铁军。铁军之“铁”,来自于无数次的淬火锻造,来自于无数次的战斗洗礼,更来自于浇注其中的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襄阳铁军辉煌历程
提及襄阳,人们会想到华夏第一城——襄阳城,它静静矗立数千年,保卫着襄阳百姓不受外敌侵扰。如今,襄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用忠诚、热血和铁臂筑起“一座新城”,默默守卫着全市人民免受火魔侵害。
近年来,襄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为主线,以确保社会火灾防控和部队内部管理“双稳定”为目标,全面加强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建设,收获了全市连续21年无较大以上火灾事故的辉煌成果,创造了灭火救援“零失误”的骄人战绩,为促进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支队先后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公安现役部队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公安部表彰为全国“清剿火患”战役宣传工作成绩突出支队;连续3年被公安部消防局表彰为安全工作先进支队,被湖北省委表彰为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共青团湖北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最佳文明单位,被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连续2年被市公安局授予绩效考核特别奖;被省消防总队记集体三等功,表彰为先进支队党委、年度工作先进支队、安全工作先进支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支队、监督执法质量先进支队,并命名为全省消防监督执法示范单位;全市公安消防部队10个基层党组织被驻地党委命名为“创先争优示范单位”。部队先后涌现出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模范公安民警”、“感动襄阳?十大道德模范”龚大志,“二等功臣”范黎明,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赵宏,全市劳动模范徐骏峰,全市“三八红旗手”张丽华,全市公安机关“十大杰出民警”闫胜凡,“荆楚十大爱民警察”赵宏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529人次立功受奖。
党建有力治军有方
提及襄阳,人们会想到智圣诸葛亮。诸葛武侯治军有方,智囊团队运筹帷幄,西蜀将士战斗力强,方可三分天下有其一。如今,襄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始终把班子和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不放松,不断提升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方可全省之内争上游、创一流。
探索建立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新模式。2011年,支队在领受公安部消防局交付的党建课题攻关任务后,立足特勤一中队实际,以巩固扩大“全国青年文明号”创建成果为切入点,确立了“抓党建带团建,抓团建促党建”的攻关方向,探索出“五引领、五同步”的党建模式,有效促进了党团组织功能共同发挥、组织建设水平共同提高,实现了党团组织建设同频共振,在部队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工作经验分别被全军权威期刊和公安部消防局、湖北省委“创先争优”简报推介。此后,支队又以落实《军队党委工作条例》试点建设为契机,从落实组织制度着手,狠抓班子达标建设。支队创新探索依托消防综合业务平台开发党委工作子系统,对党务工作进行公开,对政工基础信息实行网络化管理;对照条例修订支队党委议事规则,汇编党委工作手册,制作党委工作常用公文模板,规范了党委议事和决策程序。
全面开展政治工作“六化”建设。支队认真落实省消防总队党委提出的精细化管理理念,结合支队实际,提出政治工作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时代化、社会化、专业化建设思路。支队严格按照解放军总政治部、公安部消防局和省消防总队颁布的政治法规开展政治工作,实现政治工作法制化;规范政治工作流程,制定政治工作台帐建设标准和“三类档案八本记录”,实现政治工作标准化;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和交心谈心活动,依托消防综合业务平台搭建党务工作子系统,实现政治工作信息化;紧贴时代发展、使命任务和官兵实际,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政治工作时代化;依托社会资源建立经常性教育基地,与部队内外知名专家教授长期协作,实现政治工作社会化;突出抓好“四会”政治教员培养,提高政工干部综合素质,实现政治工作专业化。
打造和谐警营文化品牌。支队按照公安部消防局下发的俱乐部建设标准,建立支队、大队1:1配套经费拉动机制,全面加强基层部队“7+3”警营文化阵地和“三队一组”建设;与市豫剧院组建消防艺术团,与市曲艺家协会、市歌舞团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与省、市文化艺术界联系,定期举办“文化进警营”活动;在战勤保障大队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书画影雕”魅力警营文化,指导特勤中队、谷城中队分别成立军乐队和威风锣鼓队,在宜城、襄州等大队建成了“一队一特色”的警营文化长廊。先进文化的导向、修德、砺志和育才功能在基层部队得到充分发挥。
忠诚履职不辱使命
提及襄阳,人们会想到射雕英雄郭靖,想到绝世武功“降龙十八掌”。如今,襄阳市公安消防支队官兵也深得真传,练就了一身真功夫,与火魔搏斗,与灾魔过招,用自己的智慧、汗水、血肉捍卫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着全市59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打赢“清剿火患”战役。自2011年9月公安部、湖北省政府部署开展“清剿火患”战役以来,襄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的重视支持,与建设、安监、教育、文化等6部门联合执法,和交警、巡警、治安等5警种协同作战,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战役,打响了清剿火患的“全警战争”、“全民战争”,实现了重大隐患100%挂牌、消防宣传100%覆盖、战役任务100%完成的“三个100%”目标,达到了较大以上火灾“零发生”、火灾四项指数“零增长”、监督执法“零投诉”的“三零”效果,有效净化了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支队战役工作受到公安部高度肯定,并被通报表彰。
大力开展社会管理创新。支队致力于研究解决社会消防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创新“六化”消防监管模式,提升社会抗御火灾能力。积极推动建立政府“责任网”、公安“执行网”、综治“督办网”,把全市划分成三级网格,层层落实消防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构建“网格化”消防工作格局;将全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按照火灾隐患危险性划分为严管、关注、放心三个级别,依次用红、黄、蓝色预警,依据不同等级实行“系统化”动态监管;积极构建支持实名制信息快速查询协作共享平台和相关工作制度,配齐配强移动执法终端,推行部门“信息化”资源共享机制;依靠市场经济杠杆调节促进单位加强消防管理,依托社会中介对单位开展安全评估,建立消防安全诚信体系,推动消防管理“市场化”运作;通过推行“全警消防”工作机制,各警种在开展警务工作的同时对辖区单位、建筑、重点场所实行“户籍化”管理;通过定期研判火灾形势,对消防监督员实行量化执法,实现对消防工作“数字化”考评。
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支队在全员岗位练兵基础上,强化攻坚训练,开展战术研讨和灭火救援演练,开展“铁军中队”试点建设,举办铁军比武竞赛,部队灭火救援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谷城“一局统领、分勤联动、层级指挥、综合保障”应急救援试点经验在全国大连和咸宁应急救援现场会上推广。近两年,全市消防部队年均出警量达到1.4万次,以不足全省十二分之一的警力圆满完成了全省五分之一的急难险重任务,消防官兵面对火海勇往直前,面对危难踏险而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奋力抢救保护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表现出了襄阳消防铁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尤其是在参加2011年“2?23”襄阳机场飞机迫降、“5?18”襄阳泽东化工有限公司在建厂房坍塌和2012年“3?1”枣阳水厂氯气泄漏、“3?18”汉十高速多车追尾等重大应急救援行动中,参战消防官兵英勇顽强,科学施救,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谋划长远科学发展
提及襄阳,人们会想到千古名对《隆中对》,孔明未出茅庐,则知三分天下,眼界之宽,眼光之远,对策之准,令人叹服。如今,襄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续写《隆中对》,绘就了襄阳市消防工作发展的宏伟蓝图,目标之明,措施之实,成效之大,令人憧憬。
党政领导大支持。支队以真心换诚心,以有为谋有位,加强请示汇报,积极沟通协调,依法履职,竭诚奉献,消防工作在保障民生中提升了站位,消防部队在服务大局中彰显了价值。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别必雄,市政协主席万桃元,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施真强,市委常委、副市长傅振邦,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虞国旗,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夏先禄,副市长朱慧等领导多次对消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先后30余次带队开展检查,亲临基层看望慰问部队,现场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为推动全市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创新发展提神聚气、破解难题。
政策保障大倾斜。2011年7月29日,襄阳市人民政府在全省地市(州)率先印发了消防工作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改、扩建消防站7个,新增各类执勤消防车辆80辆以上,添置各类防护装备13000件(套),消防员个人特种防护装备、消防站压缩空气泡沫车和载液高喷车配备率都将达到100%。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和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四个襄阳”建设工作,着手重新调整城市发展规划和消防业务经费预算,确保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确保消防经费按照20%以上的增幅纳入财政预算并落实到位。
消防规划大手笔。支队政治委员龚大志抢抓“四个襄阳”建设开局之年的难得机遇,先后在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第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加快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抗御火灾整体能力的建议》,就未来5年加快城市消防站、应急救援指挥平台、消防装备、消防水源、消防力量等基础建设,提升消防经费保障水平和加快重大隐患整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受到了大会主席团和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并被市人大列为四大重点建议之一。2012年2月17日,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就未来5年远景消防规划和省政府今年下达的有关项目从规划方面进行专题研讨,并达成广泛共识。与此同时,全市各地也紧紧围绕城市建设发展大局,主动与有关部门接洽协调,重新调整城市发展规划,全力推动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在“四个襄阳”建设大局中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基层基础大变样。2011年,支队经费保障取得较大突破,全市共计争取业务经费3472万元,同比增长18.77%。南漳、襄州、老河口、宜城、枣阳、保康大队业务经费突破200万元。队站建设成绩显著,战勤保障大队全面竣工,士官公寓楼、官兵网球场等设施建成投用,余家湖消防站和枣阳、老河口、宜城第二消防站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市消防设施教学演示中心基本完工。装备实力进一步增强,投入1000余万元购置5台专勤车辆,新增各类器材3000余件套,部队装备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