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进素质教育 让师生享受快乐的教学生活

2012年07月25日 09:0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苏 琳

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小学的学生正在展示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本报记者苏琳摄

    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中学的教师在彩排合唱。本报记者苏琳摄

 


    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小学的学生在上沙画课。本报记者苏琳摄



    一堂课,不看老师讲得有多精彩,而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高中学生一年可以参加两次学业考试,成绩按高者计入并参与高校录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山东省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取得突出成效,学生课业负担不断减轻,师生休息时间有了保障。学生说,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校园的活动多了,也就没那么累了;教师说,升学压力减轻了,有空间发展专业,职业幸福感比过去明显增强;家长说,孩子的笑声多了,性格开朗了,我们也开心了。

    2011年,“山东省素质教育探索”入选中组部等编写的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科学发展主题案例》,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山东省一项影响大、效果好、涉及范围广的教育“民心工程”。

    政府主导是关键

    2000年5月,山东在沿海省份中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人口负担转为人力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成为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上世纪末,以烟台市和招远市为典型的素质教育闻名全国。

    “然而,山东各地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却始终存在着一个难以突破的瓶颈,那就是高中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告诉记者,在高考这个“指挥棒”面前,在当时的教育评价制度的框架下,高考升学率成为重要标准,任何一所学校都惟恐在竞争中掉队,对素质教育顾虑重重。

    经过2007年的调研、准备之后,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2008年1月,山东省政府决定,以省为单位,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将其纳入教育改革发展总体规划。

    “实施素质教育,涉及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用人制度等方面,单靠某一部门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省副省长孙伟表示,从实施素质教育之始,山东就坚持政府主导,将其作为政府行为加以推进,确定了省政府统一领导、教育厅具体组织、省直有关方面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为保障素质教育工作措施的落实,山东不断完善机制,出台了建立各级政府教育政绩考核、中考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制度,涉及总体部署、日常管理、课程改革、考试评价改革、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系列文件50多个,规范了办学行为。

    “我们要求所有中小学校统一规范办学行为,统一给学生减负;公办高中统一退出高考补习等。”齐涛说,这些机制相辅相成,激活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内生力。

    让每一位学生都与众不同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还是寻求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个问题打从做教师那天起,就一直萦绕在张伟的脑中。

    经过20多年实践,张伟确信,“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与众不同,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十几年前,张伟就任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中学校长,随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口镇中学是莱芜市最大的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全校3100余名学生,教师只有170位,师资力量薄弱。为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尝试着实行“10×4”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10分钟自学、10分钟互动、10分钟助学、10分钟体验。“这个模式简单易操作,为学生搭建了‘自主互助’新平台,成为课堂由模式化走向个性化的台阶。”张伟说。

    在山东推动实施的素质教育中包含着这样一些内容:一个方针、一个宗旨、一个优先、三个重点、一个载体、两条途径、两个规律、三个方面。也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以育人为本、德育优先;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实施国家课程为载体;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我们希望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三个全面,三个还给’的基本目标。”齐涛说。

    “三个全面”,就是政府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学校要全面贯彻课程方案,教师要全面培育合格学生。

    “三个还给”,具体体现了山东对学生发展的期望目标。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孙伟表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澄清了认识,关键还要统一思想,为统一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山东着力统一各级政府的思想,统一教育系统内部的思想,统一全社会的思想。加大对市、县(市、区)党政负责人及教育局长的培训力度,组织层层签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责任书,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引导学校把培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在中小学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通过正确舆论导向,引导社会各界和家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理解、支持、参与素质教育。

    做好课程设置“加减法”

    走进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小学,仿佛走进孩子们的乐园。

    记者采访那天,学校刚刚结束期终考试,校园内处处是孩子们活泼的身影。

    这边,五年级(1)班的学生在表演校园剧《成长变奏曲》;那边,三年级(2)班的刘金生在给同学们做跆拳道示范;三楼,学生家长朱燕在跟学生、教师交流育儿经验;二楼,四年级的学生在做沙画,杨玉婷的树叶粘贴吸引了在场的学生……

    校长董春玲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深挖内潜、主动发展,通过实现教师专职化,开发教师的第二技能,开全课程,让当地农村的孩子从崭新的视角接受更加全面的优质化教育。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感叹道,“这样一个农村小学,不仅开齐开全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还开设了象棋、书法、普通话、剪纸、舞蹈等多门选修课。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尽管开齐开足课程有难度,但却是可以做到的”。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载体。山东在推进课程改革中,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即减轻学生围绕应试教育所加重的文化课,包括上课、作业、考试等方面的负担;开齐过去不开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开好过去不重视的德育类课程、实践类课程,搞好过去不重视的校外教育等。

    山东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在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足开全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4个模块,作为必修课列入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重点加强音乐、体育、美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科目的开设。

    “高中,上连高等教育,下连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中间链条,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张志勇告诉记者,为此,山东将普通高中作为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出台了《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内容调整的意见》。

    与此同时,山东在降低教学难度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个学科教学内容偏多、部分要求偏高、课程模块之间内容重复等问题。减少了10%左右的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解决了学科课程教学容量过大与课时紧张的矛盾,为学生创造了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

    别让讲台隔断师生交流

    取消三尺讲台,教师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或身后,与学生处于平等位置;学生或站立,或围坐在教室前方的黑板前,由听众变成“主角”,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室内,学生的课桌摆成“田字式”,四面墙上设置黑板。

    独特的授课形式,别样的教室布局,活跃的课堂气氛——上课时,教室的门敞开着。

    这是记者在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看到的场景。

    “将课桌的‘插秧式’排列改为对桌而坐的‘田字式’排列,把全班学生根据人数多少,分成6至8个学习小组,改变填鸭式的‘满堂灌’,为学生互动、合作、讨论、学习创造了条件,使课堂‘一言堂’变成‘百家鸣’。”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向记者介绍了他进行课程改革的初衷和效果。

    “全面建设合格学校,是加快教育发展的着力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教育发展、教育质量、学校办学的着力点。”齐涛说,山东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今,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都有所提高。

    让教师教好教会,让学生学好学会,让学生、教师、家长对教育充满幸福感——山东省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让学生、教师、家长都享受到了快乐的教学生活。

(责任编辑:秦宇雯)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