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收拾完屋子,77岁的钟月英老婆婆就匆匆出了门。“今天我有空,去车间做做工,和大伙儿拉拉家常,挣多少是多少。”老婆婆说。
钟婆婆是江西省龙南县里仁镇正桂村人。她所说的车间,全称是“大嫂车间”,就设在村庄里的“妇女之家”。龙南县委书记谢宝河告诉记者,目前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留守的中老年妇女较多。龙南县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今年为企业和留守妇女牵线搭桥,利用各村的“妇女之家”创办“大嫂车间”,以帮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正桂村“大嫂车间”就是其中的一个。
记者随钟婆婆来到正桂村“妇女之家”,见小院里摆着两张长桌,30多位“大嫂”围坐在一起,正忙着装配打火机。这些“大嫂”除了4位年轻点外,其余都是像钟婆婆一样的白发老人。
“我儿子、儿媳去外地打工,6岁的小孙子跟着去上学,家里就我一个人。我身体不好,腰椎间盘凸出,走路都有点困难,以前待在家里闷得慌,现在每天到这里干干活儿,和老姊妹说说话。心情一好,身体也好多了。”68岁的刘坤玉老婆婆说。
32岁的钟素琳是“大嫂”中较特殊的一位,不仅因为她年轻,还因为她是聋哑人。因为耳不能听、口不能言,钟素琳不能像别人一样外出找事挣钱,以前一直守在家里。现在,做完家务,送完孩子,干完农活,她就来“大嫂车间”上班,每月能挣一千二三百元。
“‘大嫂车间’对技术、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我们走遍县里工业园区,专找工序简单、技能含量低、适合留守妇女加工的活儿。对企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信誉情况,我们也做了调查,确保工资不拖欠。”见记者有些疑惑,龙南县妇联主席蔡粲解释道。
“留守‘大嫂’在家里,除了干农活、做家务、接送小孩外,每天其实还有很多富余时间,可以就近做做工。我们车间就在村子里,出门就到。来工作全凭自愿,有空就来,有事就走,做多少,拿多少。”正桂村妇代会主任张雪芹说。自从3月份“大嫂车间”开张后,村里留守的大嫂、大妈们精神头儿都起来了。大家一有闲暇就来做工,每月少的能挣八九百元,多的能挣一千三百元。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虽然龙南县创办“大嫂车间”的初衷是帮助留守妇女增收,但在实践中却帮企业缓解了招工难。里仁镇党委书记凌晓夫告诉记者,最近几年,赣南山区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新落户不少企业,比如里仁镇就吸引了21家外资企业,形成了纺织制衣、塑胶五金、高科技润滑脂等支柱产业。企业多了,用工需求就多了。
“‘大嫂车间’太好了,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在龙南县工业园区,民营企业家林家胜对记者说。林家胜在龙南县开了家富源手袋厂,正常情况下需要200名工人,因招不到人,一直只有五六十人做工。今年3月份,县妇联找上门,为“大嫂车间”找业务。抱着试试的态度,林家胜拿出了30人的钱包加工量。结果,全部按时完工,质量也不错。
“大嫂车间”替富源手袋厂加工钱包,保质保量按时交工,消息不胫而走,一些企业开始找上门。龙南联辉电子公司总经理罗晓钟告诉记者,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招工难,打算先给“大嫂车间”50人的加工量,如果干得好,就追加到200人的加工量。
“现在村里打麻将的少了,婆媳吵架的少了,邻里也更和睦了。大家在‘大嫂车间’干活,一边拉拉家常。有什么烦恼,拿出来说一说,相互安慰,心结就解开了。”正桂村党支部书记杨小珍说。
“大嫂车间”让留守妇女增收、缓解了企业招工难、改善了村风,真可谓一举三得!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