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打造东三省最大石油装备产业基地

2012年08月21日 21: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牡丹江8月21日讯 (记者 倪伟龄 刘丽荣)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充分挖掘省内资源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辟建石油装备产业园。

    目前,全市石油装备配套企业发展到149户,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中东、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出口额5500万美元,牡丹江已成为东三省最大的石油装备产业基地。

    牡丹江市石油装备制造产业是伴随着大庆油田的勘探、开采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有着40多年的发展历史。全市以天合石油、北方双佳等为代表的石油装备配套企业现共有149户,其中80%以上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美国石油学会认证,取得中石油入网许可资质证的企业有50多户;拥有出口资质的企业15户,石油钻采配件在国内各大油田广泛使用,形成了钻、采、修、捞等六大类近百个品种的产品体系,静密封不压井修井作业装置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机械产品制造基地之一。

    牡丹江石油装备产业发展潜力十分巨大。随着“十二五”期间中国油企加快海外投资,国家加大开发海洋油气以及页岩气的力度,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黑龙江省也制定了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石油装备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在国际上,俄罗斯远东新兴市场需求增加。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萨哈林地区石油储量居全俄第四位。目前,俄方正在制定油田开发方案。

    牡丹江市石油装备产业可北接大庆、西通吉林,东可辐射俄罗斯远东,产业发展的地缘优势非常明显。为此,全市把石油装备产业作为全市“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明确提出了整机化、系列化、成套化、智能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着力提高装备水平,增强研发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石油装备产业裂变升级,在五个方面实施突破:一是履行框架协议,深化战略合作。牡丹江市现有大庆油田配套企业59户,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亿多元。大庆油田在牡丹江市投资的首个新能源项目——页岩油中试先导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去年9月,双方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商务策划、市场开拓、技术互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深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二是提升产品质量,扩大配套规模。组织牡丹江市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做精钻井工具、采油工具、修井工具、打捞工具、化工助剂五大类系列化配套产品。加大企业资金和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抽油机、减速机、带压作业修井机等中小型整机产品质量。扶持天合石油等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北方双佳、鑫北方等企业实施规模扩张,培育4到5户年销售额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三是注重科技创新,搭建服务平台。成立石油机械专家联合会、工业设计所,建立技术研发平台;设立石油装备展示厅,搭建展品展示平台;开设石油装备专业网站,搭建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建立石油装备实验检测中心,搭建质量服务平台。四是建设专业园区,打造示范基地。今年春天,牡丹江市在对俄经济开发区辟建了2.5平方公里的石油装备产业园,出台了《石油装备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并协调工商银行,推出了专门针对石油装备产业的特色金融产品——“油贸通”业务。同时,他们还依托牡丹江大学等单位,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从事研发、检测、培训、市场营销等工作。目前,这个专业化园区已有6户企业入驻。到2015年,全市力争引进四五家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实现集群发展、错位发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使园区总产值突破百亿元。

    为了在世界叫响牡丹江石油装备产业基地,搭建国际化专业石油钻采设备交易平台、全球性石油钻采设备新产品和新技术交流平台,8月20日至22日,该市将与大庆油田联手举办2012中国(牡丹江)国际石油钻采装备展览会暨国际石油钻采技术与服务峰会。期间活动主要有:一、举办2012中国(牡丹江)石油钻采展览会。展会展品范围有钻机、抽油机、油泵、钻井工具、打捞工具、石油专用管、采油设备和钻机配套设备等10大类4000多个品种,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东等10多个石油国家诸多专业买家参加,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涵盖传统钻采技术及设备、油气田开发开采、地质科学、钻采管理和钻井平台自动化等完整产业链的专业石油钻采展览会。二、举办国际石油钻采技术与服务峰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做报告,分析当前国际石油钻采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走势,围绕石油钻采技术、钻井平台自动化、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以及钻采信息技术等话题展开。三、举办大庆油田石油钻采设备采购会。来自大庆油田勘探、油服、石油工程建设及生产保障等采购和设备使用企业,将与参展企业对接洽谈,签订石油装备采购订单。

    据介绍,本次展会总体规模预计突破2万人次,预计参展商和供应商将超过400家,采购商400多家。本届展会邀请国外客商75人,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中东等地的美孚、杰瑞、壳牌等知名国际性公司到会;国内客商有780人参加展会和高峰论坛。

    

(责任编辑:耿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