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全文)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全文)

2012年08月20日 13:17   来源:政府网站   
    1、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1)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确立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中的骨干地位,发挥其引导与支撑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的作用,按照安全、质量、功能、成本、效率五统一原则,加快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扩大线网规模,增加中心城线网密度。建设完成6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7号线、14号线、西郊线、S1线、昌平线二期等10条线路,全面完成2015年轨道交通561公里近期线网建设规划。加快实施中心城轨道交通加密工程,重点推进16号线、8号线三期、海淀山后线、燕房线建设,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行总里程达到660公里,五环路内线网密度达到0.5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平均步行1000米即可到达地铁车站。

    随轨道交通新线同步规划、投资、建设完善的接驳换乘系统,实现轨道交通与公共电汽车、出租汽车、社会车辆、自行车、步行之间的舒适、顺畅、便捷衔接。同时,在既有轨道交通线路的四环路外站点逐步增加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驻车换乘停车位建设2.1万个,“十二五”末达3万个以上。

    (2)提高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

    按照安全、高效、服务相统一和骨干线网集中运营的原则,运营主体提前介入轨道交通新线建设,依托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实现轨道交通运营主体间的协调运营和统一指挥。中心城新投入运营的骨干线路最小发车间隔2-2.5分钟。实施既有轨道交通线路改造工程,更新运营线路老旧车辆,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输能力,实现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高峰发车间隔2分钟。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

    (3)加强轨道交通养护

    健全完善轨道设施监测和养护维修体系。配备完善设施监测和养护设备,实现养护维修作业对全线网的覆盖,实现工务大车维修检测作业的全面覆盖,对既有线路进行车站、桥梁及线路、场区以及结构等方面的检测和维修,加强运营的安全保障。

    2、优化完善地面公交系统

    充分发挥地面公交的主体作用,规划、实施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覆盖中心城、新城、乡镇的公共电汽车服务网络。

    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网,加强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增加支线网密度,增设小区延伸线路和区域“袖珍线路”,提供多样化公交服务,完善线网功能结构。公共电汽车线路条数达到760条,中心城日均客运量达到1300~1500万人次,90%乘客步行到最近车站距离不超过500米,高峰时段主要干线候车时间3至5分钟,高峰时段平均满载率控制在70%左右。

    重点建设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在主要客流走廊和快速路上施划公交专用道150公里,总里程达450公里以上并连续成网;建设完成阜石路、广渠路等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完善朝阳路、安立路快速公交线路的道路设施条件,基本实现与社会车辆的物理隔离;依托专用道,重点发展市区公交环线、快线及与新城之间联络线。

    优化车型结构,适当增加地面公交运力,提高车辆的安全、舒适、环保性。中心城公共电汽车数量达到2.3万辆,其中空调车比例由50%提高到70%,车辆能源结构以国Ⅳ和国Ⅴ柴油公共汽车为主,以天然气公共汽车为辅,以无轨电车、纯电动、混合动力公共汽车为补充。

    3、加快枢纽场站建设

    (1)综合交通枢纽

    重点建设四惠、宋家庄、苹果园、北苑北、望京西、丰台火车站、菜户营、北苑、通州核心区、霍营等10个客运枢纽;推动开展首钢、海淀山后、新国展、芍药居、奥体南区、首都机场、商务中心区(CBD)、星火站、北京新机场、门头沟等枢纽的前期研究工作。保证内外交通及各种交通方式的合理衔接,改善换乘条件。

    (2)公交场站

    加快永久性公交场站建设,建成温泉、北七家、后沙峪、郭公庄、丽泽南5处中心站,西直门南、西直门北、冷泉、青塔等25处首末站;将一批临时场站转化为永久场站;重点在公主坟、大北窑等10处区域建设多港湾式中途换乘站,建设临时场站40处;合理调整车辆保养布局,建成五里店、清河2处保养场;鼓励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使用,建成小营、四惠2处电动车公交场站;规划建设木樨园、方庄、右安门、和平里等多处立体停车场,提高现有场站停车能力。

    4、加强郊区客运体系建设

    完善郊区客运场站建设,新建五级客运站80个,实现乡镇客运站覆盖率达到100%的目标。推动郊区客运经营主体公司化、经营方式公交化、经营行为规范化,建立以轨道交通、大容量快速公交、市区公交放射线为快线、区县城区到乡镇线路为干线、乡镇到行政村线路为支线的三级客运体系,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

    (二)着力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强化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设施承载能力和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干道系统和次支路系统建设,利用地下空间完善路网结构,加大中心城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改善停车环境,缓解中心城交通拥堵。加大新城内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建立多模式交通走廊,引导新城开发。加快以高速公路和国、市道为骨干,功能和结构完善的市域及区域公路网建设,构建公路、铁路、民航为一体的交通设施体系,提升对外辐射能力。

    1、提高中心城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1)城市道路

    完善“环路+放射线”架构的快速路系统。建设广渠路二期、京良路、怀丰路、西外大街西延、京新高速公路(北四环至北五环段)、丽泽路,总里程达300公里。加快推进建国门桥、十八里店桥、远通桥、太阳宫桥等11处快速路节点改造,打通“瓶颈”,完善快速路功能。

    继续推进主干路系统建设。增加南北贯通通道,建设城东干道、城西干道、万寿路南延、上庄路(含西山隧道)等;推进建设新街口北大街、台基厂大街、学院南路东延、北辰东路南延和首体南路南延等,打通断头路;建设柳村路、金中都南路、西客站南路南延、梅市口路西延、射击场路、翠湖南路、定福庄路、长安街西延、古城大街南延和北辛安路南延等,支撑城市重点功能区及城南地区、园博会等重点地区发展。建设主干路200余公里。

    着力推进次支路建设,改善微循环系统。重点改造中心城的主要拥堵节点,打通一批断头路,改善街坊路及居住区内道路系统;建设干道系统和轨道交通沿线的微循环系统;建设城市重点功能区、交通枢纽及交通拥堵区域周边微循环系统。建设次干路、支路里程约400公里。

    提高城市道路养护水平。大修道路870万平方米,大修桥梁20座,加强桥梁抗震改造、车辙治理、桥梁安保、道路桥梁检测等日常养护工作。城区主干路完好率达到90%,快速路完好率提高到92%,步道完好率达到88%,A、B级桥梁占90%,无E级桥梁。

    (2)停车设施

    本着“以静制动”的原则,着重改善居住停车条件,适度满足出行停车需求,逐步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侧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格局,推动城市静态交通资源社会共享。落实规划公共停车场用地,以解放军总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医院和人民医院公共停车楼(库)建设为试点,推进中心城5万个公共停车位建设;在开展老旧小区停车改造试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20万个简易式、机械式停车位。

    2、推进区域、城乡交通一体化

    (1)公路

    全面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市域内高速公路,推进国、市道高速公路系统建设,提高高速公路网络整体承载能力。配合河北省加快推进首都大外环高速公路建设,有效疏解过境交通。建设G3京台高速(五环—市界)、G5京昆高速(大苑村—市界)、G7京新高速(五环—六环、德胜口—延庆县城)、京密高速一期(京承高速—开放环岛),共计126.9公里。“十二五”末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000公里。推进G45大广高速通州平谷段、密涿支线(机场第二高速—市界)、连接北京新机场的高速公路、京密高速二期(北五环—京承高速)、109国道高速(六环军庄立交—市界)、京承高速-大广高速联络线等高速公路建设。适时拓宽改造六环路。完善国道网布局,加大国道提级改造力度。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改造101国道绕城线(密云县彩虹门—沙河铁桥)、108国道(小园—河北镇)、110辅线应急线(黑龙潭北部停车场—衮天沟停车场)、111国道(汤河口—市界)等,共计80公里。启动建设104国道(青云店—市界)、107国道(六环—市界)、111国道昌平、怀柔段等。加强市道建设。改建国道间联络线,东部发展带联络线,南部、北部横向联系道路;重点改造昌金路、怀长路、密兴路等。市道新、改建里程共计200公里。

    完善区县之间、区县内部县道网布局,支持山区旅游产业及沟域经济发展,新、改建县道300公里。

    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重点镇、一般镇、行政村之间的联络道路,提升乡村道通行条件。完善村道路面状况,推进村内干道和街坊路道路硬化。

    完善战备公路系统建设,加强驻京部队出行联络线的道路建设;完善大件运输通道系统建设,满足大型设备运输需求;以防止和减少事故为重点,加快推进铁路道口“平改立”。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公路养护覆盖全部公路网。加强桥梁抗震、交通工程改善、绿化工程改善、地质灾害防护工程等。到2015年,平均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高速公路大于92,普通干线公路大于90,县级路大于88,普通公路小于70的比重下降至7%以内;国省干线公路每年大中修的比例不少于13%,其中大修不少于8%;及时消除国省干线上的危桥,每年国省县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保持在90%以上。全市公路养护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50%,国省干线公路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现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应急救援2小时内到达,建立健全应急保障体系和队伍。

    完善货运场站体系。扩建马驹桥、阎村、黄村、丰台等货运站,新建大庄、东坝、孙村、豆各庄等货运场站,完善平谷马坊物流基地,加快具有口岸功能的马驹桥物流基地建设。同时,对现有货运场站进行整顿规范。初步建成专业化、多方式整合的货运场站体系,支撑城市产业布局及各项功能发挥。

    (2)民航

    力争建成北京新机场一期工程,同步建设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首都国际机场第四条跑道及相关配套设施,完成2号航站楼升级改造及西区A380运行区域改造,完善周边交通基础设施。到2015年,航空旅客年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中转旅客比例达到20%以上,货邮年吞吐量达到300万吨。

    提升首都国际机场功能和地位,将其建设成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实施首都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修编;争取完善空域政策,提升空域、航路、航线的容量和流量;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业发展。

    (3)铁路

    建成京沪高速铁路、京广客专,建设京沈客专、京张城际,推进京唐城际、京九客专至北京新机场一期工程建设。建成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建设西长线至丰沙、京原2条联络线,实施黄良线电化改造及东北环复线、电化改造,推进货运外环线及魏善庄、三河技术站建设,推进百子湾至亦庄联络线建设,形成“10条铁路干线、4条客专、4条城际、3条环线”、“客内货外”的总体布局。

    改扩建丰台站,新建星火站和新北京东站,形成北京客运七站布局。建设窦店集装箱中心站、昌平集装箱办理站。建成顺义、通州、大兴、双桥、房山货运物流中心。完成黄村行邮基地。

    实现京原、京通、京承电化改造。建成北京铁路调度中心和铁道部调度中心。建成北京客专综合维修基地,完善北京动车检修设施。加强客运信息化建设。加强铁路枢纽与城市交通的高效接驳。

    到2015年,基本建成点线能力匹配,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安全、高效、便捷的首都铁路运输服务体系。铁路旅客年发送量达到1.8亿人次,货物发送量达到2900万吨、货物到达量达到6700万吨。

    (4)邮政

    建设北京站邮政枢纽改扩建工程、约1000个邮政局所网点建设工程;完成全市1.8万多幢老旧住宅楼房信报箱补建更新、2000个社区邮政服务站建设;新建700个邮政报刊亭;加快邮政技术措施和信息化水平的建设与改造。利用现代化交通平台提升快递服务水平。

    基本实现每万人一个邮政服务网点、住宅楼房一户一个信报箱、有条件的城市规模社区设臵一个邮政服务点、农村每个行政村建有一个健康运行的村邮站;局所平均服务人口1万人,平均服务半径1.8公里;具备通邮条件的住宅楼房通邮率达到100%、住宅楼房标准信报箱插箱投递到户率达到100%、辖区内互寄邮件次日送达率达到100%。

    (5)新城交通体系

    建立新城内部综合交通体系。坚持新城开发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建立级配合理、尺度适宜的新城道路网络,特别重视次干路、支路建设;打造新城便捷、舒适的步行及自行车系统,创造有利于“步行/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模式。

    加快构建新城多模式对外交通走廊。利用市郊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等建立新城与中心城、新城之间联系的多层次、复合型交通走廊;加快建设连接三个重点新城的综合交通走廊,实现三个重点新城分工合作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城人口、产业和功能疏解。

    (三)着力推进实施交通需求管理

    综合利用经济、法律、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交通需求管理,抑制机动车的过快增长和过度使用,努力缓解中心城交通拥堵。

    1、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并严格公务车使用管理。在此基础上,对单位和个人年度净增载客汽车实施总量调控,遏制过快增长。

    2、继续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区域限行措施和黄标车限行规定。遇有恶劣天气、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等可能引发严重拥堵情况,适时采取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

    3、提供多元化交通服务。积极发展中小学校校车服务系统;鼓励单位开行班车;规范合乘。

    4、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效率,减少交通出行。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错峰出行。

    5、加强停车管理,按照差别化供给的原则,修订颁布建筑物停车位配建标准;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的原则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制定停车收费政;加强停车经营企业信誉管理,提高停车服务水平。

    (四)着力推进交通精细化管理

    提高交通系统安全、有序、顺畅运行水平,寓管理于服务中,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以规范化为手段,以人性化为目标,推动交通精细化管理。

    1、加强交通秩序管理

    优化交通组织方式。科学设臵区域交通单行线系统。研究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的高承载率车道和放射线的潮汐车道设臵。优化调整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出入口,渠化改造道路交叉路口,改善路网功能。

    完善和提升交通标识系统功能。优化复杂交通点段标识的设臵,增设预告类和确认类指路标识,增设地面标识,规范交通枢纽、场站的标识设臵,使交通标识系统科学、连续、有效。综合治理交通秩序。调整优化信号灯配时,完善设施抢修模式。改进勤务指挥模式,突出重点环节管控。严整道路交通秩序、停车秩序,减少因乱致堵,集中力量治理和疏导交通堵点、乱点、黑。

    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实现交通安全设施与新改建道路交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重点加强乡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

    2、推进交通路政管理

    创新路政管理手段,提高路政管理设施与装备水平,加快路政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强路政设施管理,实现路政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加大对恶意违法和严重危及公路设施安全的查处力度,力争路政案件查处率达到90%以上。完善路政全程办事代理制度,优化服务环境。建立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快速反应的路政执法队伍,推进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提高城市道路管理水平。加强城市道路占掘路许可和监管工作,强化对地下工程穿越道路桥梁设施的安全监管;明确市区两级道路的管理职责,落实管理主体,消灭“无主路”,建立城市道路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制定开放使用地下交通连廊的相关管理办法。完善配套设施,加快实现中关村西区、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地下连廊的交通功能,建设商务中心区(CBD)地下交通连廊。

    3、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监管与服务

    (1)出租汽车

    继续实施出租汽车总量调控政策,出租汽车总量保持6.66万辆;推进新能源车在出租汽车行业的示范应用,运营车辆全部达到国Ⅳ标准及以上;全市具备调车功能的出租汽车数量达到75%以上,车辆空驶率降低到35%以下;完善管理机制,依法维护乘客、驾驶员和企业的权益,保持行业安全稳定。

    (2)道路客运

    依托客运枢纽,科学配臵客运班线和运力资源,省际客运班线达到850条、线路总里程为46万公里左右;本市省际客运车辆达到1270辆;省际客车GPS使用率达到100%;年客运量达到264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96.36亿人公里;旅客平均运距达到365公里左右。

    坚持旅游客运运力规模总量控制,保持合理的运力结构,调整和优化旅游客运运力资源,高级客车占客车总数比重达到70%以上,营运客车GPS使用率达到100%。形成以旅游包车为主,其他包车、旅游班线为辅的旅游客运服务体系。逐步建成以北京市旅游集散客运体系为主导,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散客运输网络体系。

    (3)汽车租赁

    租赁汽车规模控制在4万辆左右,经营备案业户300家、营业门店420家左右,具有安全监控及导航功能的车辆达到40%。建设汽车租赁信息管理系统,搭建政府与企业联网的管理平台,建设汽车租赁公共信息服务和信用管理平台。初步形成管理机制完善,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环境良好,行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4)道路货运

    以满足城市正常运行、生产生活需要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城市配送体系,研究并制定城市中心区货物运输组织方案和措施,制定城市中心区从事昼运的货运经营者的条件、货运车辆营运技术要求地方标准以及城市中心区货运车辆通行证管理办法等规定,城市配送体系基本形成规模,与铁路、水路、航空运输接驳的道路货物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中心城区道路货物配送系统承担城市正常运行所需货运量的70%左右。

    加快新技术及货运信息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北京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成道路货运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推进危险品等专用车辆安装行车记录仪和GPS装臵,构建危险品运输监控平台,提高货运行业服务水平。注重培育货运市场,推进形成综合性一体化服务的物流龙头企业。

    (5)机动车维修

    建设诚信行业。机动车维修行业AAA级企业占考核企业总数的比例由10.4%上升至12%。完善机动车维修电子地图和维修企业收费备案等各种信息,规范企业经营服务行为,提高行业和企业服务水平。

    建设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推广汽车不解体诊断技术、汽车维护标准化作业模式等科技项目,提高汽车维修故障诊断水平和确保汽车维修质量。开展水性漆示范项目调研和推广。

    全面实施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核制度,机动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30%以上。

    制定并落实机动车维修企业危险废物归集处臵相关办法,力争实现全行业签约率100%。逐步推行营运车辆检测/维护制度。通过开展喷烤漆房设备安全管理等安全示范项目和各种安全活动,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检查,确保行业安全。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