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6日 徐守盛)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6日 徐守盛)

2013年02月06日 09:35   来源:湖南日报   
    二、未来五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奋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事业

    踏上新的征程,我们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必须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未来五年,我们要努力克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各种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受到抑制等不利影响,紧紧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加速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拓展更广、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等重大机遇,加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开创更好、更快的发展局面;要顺应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焕发饱满斗志,以更大勇气、更大责任,谱写更新、更美的发展篇章。

    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努力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到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协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全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安全发展,努力促进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主要抓好六个方面。

    (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做优做强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电工电器等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冶金、有色、建材、石化等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食品、纺织、轻工等消费品工业;推进华菱汽车板等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加快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张和集聚发展,推进富士康衡阳工业新城、株洲储能式电力机车、南方宇航高精传动、霍尼韦尔博云航空系统、湘潭风电产业园、湖南环保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四千工程”,发展壮大长沙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株洲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岳阳石化,娄底薄板及加工,益阳船舶制造,衡阳输变电成套装备,郴州有色金属产业精深加工等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园区提质扩容,引导园区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特别是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和运营中心,以及株洲、湘潭、平江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向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深入实施“百千万”成长工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小额信贷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大风险投资、创业援助、贷款担保力度,切实解决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确保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和涔天河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肥,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除险加固2824座重点小Ⅱ型病险水库,抓好56个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新增46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稳定粮食总产在600亿斤以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粮食、蔬菜、油料、棉麻、果茶、食用菌、畜禽、水产品、经济林木等优势产区建设,培育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体验农业,提升休闲农业。分区域、分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重点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示范区,加快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建设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规划,继续推进粮油深加工及物流千亿产业工程,重点扶持隆平高科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科技园区。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突破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等环节的关键技术,抓好杂交水稻、蔬菜、棉花、油菜等现代种业技术攻关,完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户+基地+企业”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诚信、检测体系。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子,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城市群,加快形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市州中心城市为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支持省际边界小城镇建设。强化城镇的产业支撑,培育一批现代农业型、工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和旅游服务型城镇,构建特色鲜明、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城镇产业体系。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加强城镇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护,鼓励跨行政层级、跨不同区域共建共享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创新城镇管理和服务,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健全以应急管理、治安防控、救济救援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促进管理和服务向城乡结合部延伸。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突破口,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挖掘名城、名镇、名村、名居等文化资源,培育各具特色的城镇文化,提高城镇品位,把城镇建设成为人民的美好家园。

    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工业软件、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业,提升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装备制造智能化水平,加快钢铁、有色等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继续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加快长株潭“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平板显示、消费电子、轨道交通电子、电池与储能材料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互联网地图服务、卫星应用等新兴信息产业,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信息产业制造和服务基地。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宽带村村通工程建设;建立完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省市县三级互联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交换网络体系。加快国家超算长沙中心、手机支付、数字阅读等平台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启动市州数字城市和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试点。

    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增强长株潭城市群的带动效应,率先创造“五位一体”建设的经验。加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强园区和功能性平台建设,抓好首批92个重大项目后续服务,努力打造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提升洞庭湖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水平,加快建设湖南长江经济带,推动沿江环湖产业集聚发展,建设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坚持以湘西自治州为扶贫开发主战场,大力推动武陵山与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构建比较完善、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实施第四轮省规划产业项目,启动第三轮产业园区建设支持项目。促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逐步缩小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巩固和提高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水平。继续推进入村到户的精细化扶贫,狠抓直接帮扶、整村推进,规范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加快24个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脱贫致富,加大对老、少、边、穷、库区发展的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物流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加快发展制造业、农产品和粮食等专业物流,重点建设黄花空港,以及长沙金霞、常德德山等现代物流园区和基地,规范物流行业发展,培育和引进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延伸服务外包领域。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交易额100亿元以上的商圈、50亿元以上的市场和营业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实施县乡“流通再造”、农贸市场三年行动计划等工程,支持长沙建设区域性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渠道。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大湘西旅游经济圈和湘江旅游经济带;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开发和监管。提高服务行业整体水平,推进长沙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衡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张家界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社保等支持政策,推动鼓励类服务业的水、电、气与工业同价。

    (二)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全面实施《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现代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新型轨道交通装备、高性能数字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启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工程。强化中联重科等优势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重点在新能源汽车、3D打印装备、重金属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的建设和共享;建设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完善成果转化政策激励机制,促进创新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加快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绩效评估制度。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开展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抓好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中意设计创新湖南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大力培育创新文化,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国企改革攻坚扫尾,积极稳妥处理国企改革遗留问题;健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重组整合,优化资产配置。健全省级国资监管体制,完善国有资本预算、财务监督等监管制度体系。改革财税、金融、投融资等体制。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强化财政对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流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稳步推进预决算公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健全财政投资体制,促进财政投资向基本公共服务倾斜。做实做强政府融资平台,提高融资能力,加强政府性债务全过程管理的机制建设。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完善地方金融机构经营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金融监管,规范民间融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尊重和保护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全面完成三年水利改革任务。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需关系的价格机制;稳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改革。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培育外贸新兴增长点,促进优势产业企业开拓外部市场,支持有比较优势的软件、技术服务、文化、中医药企业开展服务贸易。加强对外经济合作,鼓励优势企业收购境外优质资产,扩大境外工程承包、外派劳务等品牌的影响。落实省部、省际、省企合作协议,深化与央企对接合作,引进更多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和中部地区合作,加强与长三角、中原经济区的联系。提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和效益,引导企业开展专业化、产业链、点对点招商。构筑开放型经济承载平台,推进城陵矶新港区和长沙临空经济区、高铁枢纽配套建设,争取衡阳综合保税区一期如期验收、年内封关运行,加快长沙、衡阳、郴州、永州“无水港”建设。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非禁即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支持以三一重工为代表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完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企业品牌创建、销售渠道开拓、贷款贴息,以及技术研发升级、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懂市场、善经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启动特色县域经济工程,培育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建设和提升一批经济强县。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机制,推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能人大户集中、农民向农村社区集中,促进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县域流动。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