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经过综合平衡的,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看:
经济增长。预期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实现预期目标还需经过艰苦的努力,这既考虑了当前经济基础和发展环境,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又考虑了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次产业。预期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4%和9%,主要考虑产业项目正在加快落地,现代服务业持续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三大需求。预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增长5%,主要考虑保持投资增长力度,消费增长空间拓宽,国际贸易形势比较严峻。
民生改善。预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主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为增加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提供有力支撑。
节能减排。预期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年度控制目标。主要考虑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切实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以上五个方面的指标安排,既积极进取,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促进总量扩大,又稳妥可行,为转型升级预留空间,在实际工作中要争取更好更快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省委决策部署,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产业发展,力促产业总量扩大质量提升
加快“三维”项目落地,力争投资完成3300亿元,重点抓住项目开工和竣工等关键环节,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做到协调有序、推进有力,早见成效。继续加大力度做好项目对接,重点推动与央企、民营龙头企业和外企500强的洽谈合作,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建设。
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扩大经济总量。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施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对接、新兴产业倍增、行业对标节能、企业创新驱动、两化深度融合等六个专项行动,促进存量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增量选优、先进制造业向高端推进,增强竞争力;加大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力度,提升质量;利用港口资源优势,推动大进大出的临港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利用园区集聚生产要素优势,推动产业集中集约发展;依托优势龙头企业,拓展内涵外延,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发展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加快实施现代物流业发展行动方案,建设八个一批现代物流项目;支持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发展为产业升级服务的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商务服务。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加快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城乡流通设施和便民网络;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加快旅游业发展,新增一批各有特色的国家4A级景区,推出一批特色旅游产品。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总部经济区、中央商务区等服务业发展集聚区,培育区域服务业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建农业品牌,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农业“五新”推广,提升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设施农业和林产加工业发展,建设园艺栽培、畜禽养殖等一批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发展现代种业,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和品种改良中心。推进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开展农田灌溉节水改造,保障粮食安全。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
加快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落实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试点工作方案以及省里明确的各项扶持政策,扶持壮大一批海洋产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平潭海洋大学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二)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策划生成一批扩总量、提质量的大项目,扎实推动前期工作,争取项目加快落地与建设。持续发挥好“五大战役”引领投资的作用,拓展城乡建设、海洋、旅游、科技、生态建设等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民间投资主体作用,引导民间投资加大在制造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力争民间投资总量突破8000亿元。
加大重点项目攻坚力度,安排省重点项目530个,其中在建项目368个,年度计划投资3260亿元。建成向莆铁路、厦深铁路、福州至永泰高速公路、厦漳跨海大桥等项目,新增铁路运营里程54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0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开工建设福州至平潭铁路、南三龙铁路、福州轨道交通2号线、厦门轨道交通1号线等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层次,加快建成厦门天马TFT、福欣不锈钢、福建联合石化乙烯脱瓶颈改造、平潭协力科技产业园(一期)等项目,推进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福建(宁德)大型钢铁等项目前期取得突破。
继续推进新增长区域发展,争取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成投产400个、新开工600个,全年完成投资4800亿元以上,努力实现三年投资倍增计划。
加强重大水利项目建设。谋划生成水库、防洪防潮、引调水、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全力突破前期并开工建设一批水利项目;加快长泰枋洋水利枢纽、“五江一溪”防洪工程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投资超过110亿元。
(三)推进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制定我省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深化城镇化空间布局、进城务工人员市民化、社会保障机制等问题研究,力争年末城镇化率达60%以上;推进厦漳泉、福平莆宁同城化。
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全面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快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路网、公共停车场、自来水水质提升改造、防洪排涝设施等建设,抓好城市绿化,改善市容街景。
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打造宜居宜业小城镇,优化试点镇人居环境;深化财税、土地、行政管理、投融资、户籍等改革;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向周边农村延伸;加快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建成一批示范精品;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持续推进山海协作,制定全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和对口帮扶工作计划,落实产业转移项目利益共享机制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重点推进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及其对口帮扶县(市、区)的共建产业园区建设,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中心村集聚、山区人口向沿海合理有序转移。
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加大对苏区老区、少数民族集聚区、水库库区、海岛等扶持力度。继续做好扶贫开发重点县、重点村的挂钩帮扶工作,实施新一轮“造福工程”,增强欠发达地区“造血功能”。
(四)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建设10万套,基本建成8万套。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养老服务体系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并向农村基层和困难群体倾斜,加强城区公共配套服务建设。
加强城乡接合部和人口新增长区域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扩容建设;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扩大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支持高校加快发展,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加强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
巩固和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步提高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增加医疗资源、设备投入,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基层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建设;推进一批省属医院建设;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重点向基层、困难的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推动一批社会办医项目落地;新增医疗机构床位8400张以上。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继续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达标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特色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海峡奥体中心、福建美术馆及人文社科馆等重点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支持体育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现代文化企业经营机制;扶持重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
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有条件地方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发展社会福利、老龄事业、残疾人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到集中养老、分散养老相结合。
继续强化安全生产措施和管理,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强公共安全,落实环境风险防范责任,努力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推进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生态省建设。实施好生态省建设规划。继续推进“四绿”工程,造林绿化面积300万亩。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等工作。持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厦门、南平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万亩,加强22个重点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力度。
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强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建设,推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全省市县污水处理率达8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
(六)加快推动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加强改革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推动厦门、泉州、莆田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新突破。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启动新一轮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工作,继续取消、下放一批审批项目。建立健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体系,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扶持社会资本办医,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在全省5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村卫生所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
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建成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省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二期,加快建设稀土材料研发中心等,推动设立一批国家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持续开展“6·18”日常项目对接,推动对接项目落地转化;实施“数字福建”深化应用、信息化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三大提升工程。
(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闽台港澳侨合作
继续实施稳定外贸和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措施,鼓励企业引进重要装备和先进技术,推进进出口基地、集散地建设,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支持企业拓展南美等新兴市场。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直通式放行”覆盖范围,实现与周边地区电子口岸互联互通。落实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5%。
积极推进平潭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国家明确的税收、开放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加快“一二线”口岸监管设施建设,力争启动实施新的通关制度。加快进出岛通道、岛内主干道、供水供电供气、防洪防潮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高技术含量、低碳环保的大项目、好项目。
落实ECFA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早期收获清单,争取将闽台贸易主要产品、服务项目列入后期协议。加快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争取货币清算机制在我省先行先试。办好第五届海峡论坛,深化对台基层民众交流,推动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合作。
继续推进闽港在投资、贸易、金融、物流等合作,深化闽澳在旅游、教育及开拓葡语国家和欧盟市场等合作。充分发挥华侨华人优势,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来闽投资兴业、更多的华侨华人专才来闽服务。
各位代表!做好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完成或超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