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省长刘伟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超过预期。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020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450.4亿元,增长2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9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纯收入3870元,增长13%。
——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达到1014.6万吨,连续八年丰收。经济林果、蔬菜、中药材、现代制种等特色优势作物达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草食畜牧业占养殖业比重提高了1.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0亿元,增长40%。其中,完成工业投资1500亿元,增长30%。
——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88亿美元,增长20%。与39家央企签约合作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万亿元,已开工项目82个,到位资金597亿元。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00亿元,增长48.5%。
——融资规模实现新突破。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736.2亿元,增长25.34%,新增1158.77亿元。发行各类债券292亿元,增加178亿元。蓝科高新、佛慈制药挂牌交易,金川国际成功进入香港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直接融资367亿元,增长208%。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全面完成“两基”目标任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5.6%。全省90%以上的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所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50%以上的县级医院实施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5‰以内。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价格调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坚持把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政策性粮油投放力度,推进“农超对接”,畅通“绿色通道”,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实施价格预警监控和临时干预措施,向低收入困难群众发放临时价格补贴208亿元。加强教育、医疗收费和旅游、运输、中介服务、殡葬服务价格管理,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居民消费品价格自去年7月份以来持续回落。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新建商品房价格控制在向社会公布的目标之内。
(二)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争取获批了白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酒泉—嘉峪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酒泉风电二期首批300万千瓦项目启动建设,河西百万千瓦级光电示范项目加快实施。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启动实施,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张掖现代农业国家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争取获批了总产能达2370万吨的4个大煤矿“路条”。陇东南4市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力度不断加大。陇西列为国家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全省各具特色、竞相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省58个重大项目预计完成投资660亿元。建成高速公路350公里、二级公路265公里、通乡油路1000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和国有林场公路改造工程5700公里。金昌机场、张掖机场建成通航。盐环定扬黄续建专用工程主管线建成通水。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获批实施。兰州中川机场二期扩建、庆阳机场扩建、夏河机场建设有序推进。临夏至合作、徽县至天水高速公路,兰州(新城)至永靖沿黄快速通道开工建设。兰新第二双线、兰渝、西平、天平、兰州枢纽工程等铁路建设项目和引洮供水一期及配套工程、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
(四)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广以旱作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为主的先进适用技术,支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全省蔬菜、水果、中药材产量分别增长10.8%、6.8%和18.6%,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3.8%、7.8%和5.1%。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6个,比上年增加5个。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灌区续建配套等水利工程全部完成年度计划。新修梯田161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万亩。完成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382万亩。完成造林面积395万亩、退牧还草工程围栏建设任务1140万亩、草原围栏建设面积10380万亩。
(五)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金川集团20万吨电解铜和5000吨羰基铁粉、白银公司10万吨高纯阴极铜、酒钢东兴铝业45万吨合金铝、连城铝业38万吨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增有色金属产能100多万吨。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3亿元,增长300%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9个,行业技术中心达到10个,研发新产品新技术340多项。新增甘肃名牌产品61个。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9亿元,增长16.5%;实现利润220亿元,增长5%。
(六)节能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大。淘汰炼铁、焦炭、铁合金、电石、水泥等落后产能249万吨,关闭企业102户。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0万平方米。率先在全国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实施170个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50个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
(七)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开展。“5·12”特大地震8个重灾县累计完成重建投资622.07亿元,投资完成率101.2%,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170个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7.5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54.7%;城乡居民住房和水浸公共建筑维修加固全面完成,永久性供水工程建成供水;省道313线两河口至老城区改造基本完成;城乡受灾居民住房重建以及卫生教育、老城区与峰迭新区防洪、三眼峪和罗家峪山洪泥石流排导渠等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产业恢复、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开始实施;兰州新区舟曲转移安置区楼体全部封顶,道路、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列入成县暴洪灾害灾后重建规划的82个项目已开工74项,累计完成投资5.93亿元。东乡县城特大滑坡地质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启动实施。
(八)改革开放积极推进。列入计划的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全面完成,省属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改制稳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347万亩,比上年增加147万亩。兰州、金昌、嘉峪关3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启动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组建了甘肃能源集团公司、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省煤炭资源开发投资公司以及敦煌、麦积山、黄河三峡旅游公司,甘肃银行挂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快速增加,新增融资担保额113亿元,增长60%。14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启动实施。广电网络整合工作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推进。金昌、庆阳两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第17届“兰洽会”签约项目522个,签约额1822.4亿元。首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成功举办。全年共接待游客5830万人次,增长36%;实现旅游收入330亿元,增长39%。
(九)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向全省人民承诺的10项27件实事全部兑现。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0%和28.9%,覆盖面分别达到12.7%和16.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均由120元提高到20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水平由15元提高到25元。在65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兰州、嘉峪关、金昌、武威、临夏、甘南6个市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成和改造中小学校舍面积180.4万平方米,全面排除了农村中小学2008年标准D级危房。改造建设了108所乡镇幼儿园。解决了19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2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输转城乡劳动力532.8万人次,创劳务收入515.66亿元。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7149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余额完成计划的268%。易地搬迁农村1.2万户6.4万名贫困群众。新建保障性住房19万套,开工率104.6%,主体竣工率62%,完成投资183亿元。历年续建保障性住房项目竣工率92%,分配入住率75%。实施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开工率、竣工率均达100%。开工建设5个全科医生培养基地、77个县级卫生监督所、38个县级农村急救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进一步繁荣。统计、监察、审计、质监、外事、侨务、编制等工作全面加强。地震、气象、测绘、档案、慈善和残疾人、参事、老龄、地方志、文史、文物等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十)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不断加强。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提请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地方性法规14部,出台政府规章10部。依法行政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加大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力度。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范围。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重点整治,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韩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