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8日 许勤)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8日 许勤)

2012年01月21日 16:0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四)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及政策,与生物、互联网、新能源形成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政策体系。启动建设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11个集聚区,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整合技术、资本、产业等要素资源,组建基因工程、超材料、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新材料等产学研资联盟,推进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坚持以应用促发展,组织实施示范工程,新一代移动通信TD-LTE规模试验启动,基因诊断和新能源汽车等开始规模化应用。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金融业资产规模、效益指标、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居全国前列,银行业利润增长26.1%,跨境人民币业务增长2.8倍。证券业资产、利润指标全国第一。深交所新上市公司243家,IPO家数连续两年全球第一。中国资本市场学院启动建设。保险业机构数量和资产总量居全国前列。引进法人金融机构8家。物流业向供应链管理方向发展,顺丰、怡亚通等领军物流企业迅速壮大,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全球第四。“文化+旅游”、“文化+科技”等文化产业新业态特色凸显,华谊兄弟文化城落户深圳,欢乐海岸建成开业,华侨城集团进入全球旅游景区八强。软件业务收入2250亿元,占全国的1/8。三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圳黄金珠宝业产值超过全国七成,钟表出口总额占全国55%,服装品牌享誉全国。完成710家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工业产品内销比重达到46.5%,提高3个百分点。获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工作奖”一等奖。四是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高端化。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深超光电低温多晶硅液晶面板5代线投产,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合资项目、腾讯深圳云计算数据中心奠基。五是引资引智相结合,产业发展和创新引领并举,着力集聚优质高端资源。引进大型总部企业9家。与大唐集团、百度等大型央企、知名民企签约合作项目311项,意向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与中科院、北大等22所院校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引进29项科技经贸人才合作项目。

    (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一是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财政投入8亿元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养老、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60万、1100万。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开工建设7.6万套保障性住房,相当于“十一五”开工总量,提前超额完成任务。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归集人数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二是建立价格调节专项资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300家平价农副产品流动商店投入运营。三是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出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展开,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市财政教育支出188亿元,增长26.3%。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办学正式签约,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工作有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水平提升,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2.07万个,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稳步发展。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社康中心就诊量达3230万人次,首诊率提高到38%。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试运行,市人民医院外科大楼投入使用,儿童医院住院楼等重大卫生项目建设加快。新增三甲医院5家,5个医学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精心组织纪念建党90周年等主题文化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钢琴协奏曲大赛。关山月美术馆入选全国九大重点美术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达到160台,年借阅量超过110万册次。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文博会规模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深圳运动员在大运会、城运会等重大比赛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四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创新。社会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壹基金”落户深圳,举办首届中国·深圳公益项目交流展示会。志愿者之城建设全面启动。连续第七次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00家,提高了基层服务能力。完善社会工作体系,社工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提高。推进积分入户工作,1万多名优秀务工人员通过积分入户落户深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人口计生、统计、档案、民族、宗教、司法、外事、港澳、对台、侨务、气象、民防、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和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

    (六)抓住办大运的历史机遇,大幅提升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一是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特区一体化扎实推进,市级政府投资的75.4%投向原特区外,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福田中心城区综合功能增强,罗湖服务型经济加快发展,南山创新型城区建设全面推进,盐田现代化滨海城区特征愈益显著,宝安、龙岗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光明、坪山两大新型功能区正在成为新的增长极,龙华和大鹏功能新区设立,形成了定位明确、各具特色、协调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二是以城市更新释放发展空间。出台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探索城市发展单元综合开发模式,推动城市发展由依赖增量土地向存量土地二次开发转变,由单一功能开发向整体功能开发转变。大冲村整体改造等24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三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丹平快速一期等道路竣工通车,深惠、水官等道路改造完成,打通33条断头路,取消梧桐山隧道和马田、水田收费站,结束了我市普通公路收费的历史。新增、更新公交运力3493辆,新增公交专用道168公里。原特区外500米公交站点覆盖率由81%提高至85%。“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实现了广电播控平台与电信传输网络的对接。四是强化城市资源能源保障。岭澳核电三期、国家成品油深圳油库、西气东输二线深圳段、迭福LNG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南方电网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公明供水调蓄、清林径引水调蓄水源工程有序推进。五是加大节能节水力度。投放使用新能源汽车2288辆,累计达3035辆,实现碳减排2.4万吨,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和应用规模最大的城市。政府机关带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率先实现对大型公共建筑动态能耗监测全覆盖。全市节能建筑面积达到6088万平方米,建筑节能71.6万吨标准煤。水资源消耗增长低于GDP增速7个百分点,被评为全国节水型城市。六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大气、水环境治理,完成80%的电厂机组低氮改造,全面推广国IV汽油;新增258公里污水收集管道,龙岗河、观澜河治理力度加大。通过全国首批生态园林城市专家组评审。

    (七)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按照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的思路,建立市场导向的新型投融资体制,调动金融资本,释放投资潜力。组建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拓展市地铁集团和投资控股公司功能,增强国有企业投融资和发展能力,市属国有企业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开展土地整备制度改革,加大存量土地开发投资力度,启动首期45平方公里的土地整备,为特区未来发展腾出空间。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准,为我市通过先行先试破解用地约束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实施第四轮财政体制改革,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和调动区级政府积极性相结合为原则,下沉财权和事权,推动管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四是完善市级大部门体制改革,已批准建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完成区级政府机构改革,公务员分类改革等各项综合配套改革进展顺利。五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引进外商投资项目2470项,合同利用外资增长30.5%。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企业加快全球布局。六是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深港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签署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开发等4个深港合作协议。出台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及管理办法,法定机构运作模式初步建立。推动建立前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形成统筹前海开发开放的国家级协调机制,前海先行先试特殊政策已报国家审批。加快深莞惠一体化,启动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取消深惠、深莞边界8个收费站。成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对口援疆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扎实推进省“双转移”和“双到”工作,在全省产业转移目标考评中名列前茅,深圳经济特区服务全国全省的作用更加突出。

    (八)以务实创新效率为导向,着力提高政府工作质量。一是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人大各项决议,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监督,主动听取公众对公共政策的意见建议。加强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办理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对重点工作进行全过程跟踪督办,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主要行政事项的实时监督和市区街道三级联网监察,市级机关审批事项提前办结率达99.7%。三是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简化办事程序,建立跨部门协同办理机制。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大幅精简。四是创新服务方式,市行政服务大厅推出行政审批电话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企业注册逐步实现即来即办。积极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深圳政府在线”在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蝉联第一。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不懈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中央和各省区市驻深单位,向驻深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和土地、资源、环境等内部约束加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中心城市的辐射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人口迅速增长,需求日益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还不平衡,转型期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三是快速城市化积累的各种问题需要加快解决,城市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四是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针对性亟需增强;五是行政服务质量和效能尚需提升,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认真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编辑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