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8日 许勤)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8日 许勤)

2012年01月21日 16:01   来源:深圳特区报   


    二、2012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12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创新发展、提升质量的关键年,是攻坚克难、转型升级的奋斗年,是开放合作、外溢发展的加速年。我们要准确把握今年工作的阶段性特征,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建立新机制,增创新优势。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十分严峻复杂,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社会在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区域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立足当前,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更要增强机遇意识,着眼长远,把加快转型升级放在第一位,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在转型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在克难中求进。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按照中央和省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经济特区创新发展的宝贵机遇,弘扬大运精神,想干、敢干、快干、会干,把创新发展、深圳质量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更加注重追求质量、改善民生、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改革创新、外溢发展,努力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本市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下降4.25%和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左右。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国际国内发展形势,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了与“十二五”规划的有机衔接,是在转型升级中追求更高发展质量的目标,是富有挑战、积极进取的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顽强拼搏才能实现。为此,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围绕主题主线,优化发展,在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上体现有保有压、有扶有控,实施结构性、差异化政策,从产业、财政、土地和环保等方面,引导资源更多地投向自主创新、转型升级、低碳发展和社会建设等领域。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抓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是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全面落实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以自主创新引领深圳未来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市财政支持技术创新和吸引人才支出增长20.5%。争取更多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深圳,加快建设国家基因库,发挥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支撑和服务作用。继续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新增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100家以上。组织实施50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引导科研机构、企业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在一些前沿和新兴领域取得突破。

    二是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继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完善覆盖创新全链条的支撑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价值创造良性互动。做实做好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加快发展,完善信用担保、融资租赁和科技保险,助推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组织开展创新成果应用推广计划,新增20个以上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发展项目。主动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引进跨国公司、国际研究机构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打造国际化创新中心。深入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实现深港两地研发设施、检测平台等创新资源合作共享。加快高新区转型升级,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第十四届高交会。

    三是引进培育更多创新人才。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深入实施“孔雀计划”,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力争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团队10个以上,支持各类人才在深创新创业。提高深圳大学和清华、北大、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加快建设特色学院,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育创新人才和多层次技能人才。继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增加人才公寓供应量,为1万名人才提供实物租售,为10万名人才提供租房货币补贴。

    (二)坚持调结构,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落实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政策,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7%。推进百度国际总部、海信南方总部等项目落地,加快建设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比亚迪汽车研发生产基地、阿里巴巴国际运营总部等高端产业项目,华星光电项目实现达产,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产业项目。力争大沙河创新走廊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在落实用地、提升功能、引进项目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实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加快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强化经济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功能。推进金融创新,集聚金融资源,打造全国金融要素交易、创业投资、财富管理和中小创新型企业融资中心。加强与香港金融业合作,积极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促进物流业向国际化、高端化、低碳化发展,重点发展供应链管理、物流总部经济、航运衍生服务等高端物流业态。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中国软件名城。做强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完善扶持政策,引进大型总部企业10家以上。

    三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把握好力度、步骤和节奏,坚持产业升级与转移合作相结合,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相结合,淘汰落后产能与引入新兴项目相结合,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新设5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鼓励服装、钟表、黄金珠宝等优势传统产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延伸,向总部型经济发展。完成2000家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的不停产转型。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推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加快社区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促进新兴产业、高端项目落地,引导社区经济向更高经济形态转变。

    (三)坚持扩内需,保持经济协调稳定增长

    一是积极扩大消费。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继续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增加中等收入人口比重,释放消费潜力。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培育服务消费。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大力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业态,促进网络经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和采购中心、营运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完善核心商圈和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加快罗湖国际消费中心建设,营造舒适便利的消费环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

    二是加大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推进资源资本化、资本证券化,强化特区建发、地铁和投控三大集团融资功能,创新运营模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投融资格局。扩大社会投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公用事业和民生领域,社会投资比重达到75%以上。综合平衡经济产出、资源消耗、环境代价等因素,严把产业准入门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实行重大项目全程服务,明确责任,跟踪落实2011年招商引资、招研引智活动成果。促进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格局。建立市、区、部门分级负责的投资项目定期会审制度,提高审理效率。

    三是巩固和扩大对外贸易。坚持国际化战略,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主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新变化,推出促进外贸出口的一揽子措施,努力扩大出口。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欧美等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东盟、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支持企业用好世贸组织规则,有效应对贸易摩擦。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提高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积极扩大进口。

    四是拓展国内市场。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支持企业加强内销产品研发,强化品牌和质量优势,增强深圳产品竞争力。构建跨区域政府合作平台,发挥商会、中介机构作用,选择重点地区设立贸易中心和产品营销机构,举办深圳产品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内地经贸洽谈会、展销会,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力争工业产品内销比重提高到50%左右。

    五是加大企业服务力度。高度重视外部环境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梳理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大力扶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建立市、区、部门快速协调机制,形成重大问题定期会商和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实施中小企业创新帮扶行动计划,扶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品牌建设。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积极稳妥发展小额贷款业务,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其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的功能。

    (四)坚持惠民生,以更大力度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一是加大民生投入。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把尊重民意、吸纳民智、凝聚民心贯穿于为民服务的全过程,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生幸福城市。突出需求导向,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政府投资计划中,社会建设和民生投入比重达83.6%。市财政安排教育支出增长32%,卫生支出增长35.7%,保障性住房支出增长32%,就业支出增长44%,公共交通支出增长32.8%。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性安排,形成全社会关心民生、共建民生的良好局面。

    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促进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继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新增5亿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困难群体的帮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养老、失业、劳务工医疗保险等制度。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公共租赁房、安居型商品房和货币补贴相结合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完成年度开工任务,提高竣工率。落实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用好价格调节专项资金,继续推出平价商店,努力稳定物价总水平。抓好“菜篮子”工程,加快平湖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广开渠道,保障农副产品供应稳定。

    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跨越式发展,完成南方科技大学一期工程和筹办工作,加快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办学。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55万个,普高学位6750个,建成市第六高级中学和龙岗高级中学。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新办幼儿园70所,新增学位2万个。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新安医院、新明医院、宝荷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新增病床数3000张,逐步实现医疗卫生设施均衡布局。提高社康中心医疗服务水平,让市民就近享有较好的医疗服务。引进一批国家级重点医学团队,集聚高层次医疗人才,启动80个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实力。鼓励民营医疗和教育机构发展。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构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双拥共建工作。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加强大运场馆等体育设施后续开发利用。办好市第八届运动会和首届体育大会。

(责任编辑:编辑一)

商务进行时